《内经》九法建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思维范式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05-12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九法”是论证阴阳五行由来的基本立足点

阴阳五行是《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主要哲学基础和思维范式,而阴阳五行理论的形成则是古人“法则天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得的结论。正如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张钰哲先生对有人研究十月太阳历之结论评价的那样,“由此开辟了天文学史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即可以十月太阳历为基础,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的起源问题”“一旦将它们与十月历联系起来,则一切难以解释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可以得到圆满的解释”。

太阳历法与阴阳理论

有日则为“阳”,无日是为“阴”。中国古代的哲人在太阳背景下抽象出了“阴阳”概念,通过对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观察,逐渐形成了阴阳消长转化等相关理论。无论历法规定的岁、季、月、日,还是每日的不同时辰,都是以太阳活动为背景的。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太阳历的每年节令的冬至日交司时刻是一致的。

据彝族经典《土鲁窦吉》记载,十月历以立杆观测日影的长短变化为依据确定,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阴阳两部分,当日影从最长的冬至日到日影变为最短的夏至日时,为前半年属阳(5个月)主热;当日影从最短的夏至日到日影变为最长的冬至日时,为后半年属阴(5个月)主寒。冬至夏至是一年中的阴阳两极,一年一寒暑,植物一年一荣枯。

刘明武说,“这里的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 ,也能够合理地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的一个往返,决定着阴阳二气的升降消长,是天地间万物生发、存在、衍生消亡所仰赖的“天地之道”。阴阳升降消长,表现为寒暑交替,也决定着万物的变化,故谓其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植物一年的生死荣枯,也由此而发生,故曰“生杀之本始”。人类是天地万物演化过程中诸多物种之一,无论其生理还是病理,同样也要受到天地阴阳消长的影响,因而必然是医生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所要遵循的根“本”。“神明”,即阴阳之道。《黄帝四经·明理》:“道者,神明之原也。”《鹖冠子·泰录》:“夫神明者,大道是也。”

可见,有了天文历法的知识背景,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下列原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精神实质。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