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六经辨治新解:将大脑按六经划分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3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新的窗口

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按照胡希恕所言: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是指病邪反应的病位,不是指病变所在的病位。虽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反应于表位,则称之为表证。反之,病虽在表,但病邪集中反应于里,则称之为里证。笔者认为此为变,如言其常,则还是病变本身处产生的症状为常见。

如可以将病变本身处产生的症状称做本证,那么临床上本证应该是常见证。如此一来,也就可以将中风病脑实质受损产生的偏瘫归于少阳病的表现之一了。由此也就带来了从六经辨识中风病理念上的变革。既然中风偏瘫隶属少阳病,临证用柴胡类方治疗该病也就顺理成章,胡希恕治疗中风等脑病多用大柴胡汤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风病梗塞病灶较小或出血量较少者,是否多从少阳论治?梗塞病灶较大或者出血量较大,脑水肿明显,影像学表现有中线结构移位,因对脑室内脑脊液循环影响明显,也即对里的影响明显,是否多从少阳阳明合病论治?出现脑积水的病人,是否是太阴不足,里虚寒明显,痰湿水饮内停?

让我们再以新的视角看一看下面这段话:“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它描述了中风病四个由浅入深的不同发病层次及由轻至重的不同临床表现。

笔者认为:这段描述提示中风病位可内可外,应该是在半表半里即少阳或厥阴病的基础上,影响到表里不同部位并出现相应形证。在络,肌肤不仁,也即麻木,可视为太阳少阳合病。在经,即重不胜,以现代语言描述,即肢体不能克服自身重力或外加阻力,也就是偏瘫,可视为半表半里。

邪在腑即不识人,也就是意识障碍,出现谵语、意识模糊、嗜睡、昏睡等表现,虽还能有言语功能,但已丧失了正常辨别能力,类似于出现了在里的阳证;入脏时舌即难言,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加重了,也即进入昏迷阶段,病属太阴。口吐涎,为里虚寒,痰饮内停外溢的表现。

这些并非空想的新理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看清了中风病的六经定位,进而在新的层面上利用六经八纲、方证辨识体系治疗中风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基于新思路的中风病治疗

中风偏瘫是少阳病或厥阴病本证,柴胡类方是治疗中风病主方。

如上所述,偏瘫是脑实质病变所产生的症状,从六经划分隶属半表半里的病变。如以半表半里本部所产生的病变称之为本证,那么中风偏瘫也就是少阳病或厥阴病的本证。柴胡类方也就是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等。此外,肾气丸中有性寒凉的生地、泽泻、丹皮,又有性温热的附子、桂枝、山茱萸、山药,为寒热并用,当属治疗寒热错杂厥阴病用方,故肾气丸也是治疗中风病的主方。

中风病六经合病并病常见组合与治疗。

中风偏瘫,即重不胜,属半表里病的本证,也即少阳病或厥阴病的本证。如脑实质的病变影响到脑外部的血管神经,出现头痛,或者影响到脑膜,出现颈项强直或强痛,则属太阳少阳合病。肌肤麻木者,也属此合病范畴。治用柴胡桂枝汤或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大青龙汤合柴胡类方。

如脑实质病变水肿明显,影响到脑室系统,压力增大,出现谵语、神昏、躁动等,则为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安宫牛黄丸之类治疗。

如脑脊液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出现脑疝,病情也就由实转虚,也就是常说的由闭转脱,病至太阴,表现为里虚寒证,也就需回阳救逆,急服四逆辈。这些均应属中风病六经辨治常见合病并病的方式及治疗。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