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六经辨治新解:将大脑按六经划分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3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痰浊蒙塞心神
见素体阳虚,湿痰内蕴。发病表现为神昏,半身不遂,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脉沉滑或沉缓……
解析:该型表现病情急重,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素体阳虚,此时阳虚表现明显甚至随时有阳气散脱之虞。痰湿虽然较盛,但根本原因是阳虚不能化饮,此时治疗当以温阳为先。以涤痰化饮为主则属主次颠倒,同时涤痰汤中有胆南星、竹茹,性凉,有清化痰热之用,用于阳虚之证,已犯虚虚之戒。本证因有神昏,故以苏合香丸开窍。
苏合香丸为温开法的代表方剂,适用于中风、中气或感受时行瘴疠之气,或痰壅气阻,突然神昏或心腹猝痛之证,属闭证中的寒闭证。痰浊蒙塞心神证的诸多表现,阳虚明显,再进一步发展,则属元气败脱证。此时治疗当以温为主,以守为法,岂可再滥用芳香走窜耗气损阳之品。
上述种种,已说明规划教材中风病篇辨证分型与所选方药之间一致性差,并未达到方证对应良好的境界。用之临床,疗效欠佳或者根本无效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只进行证候规范化研究,未能开展相应的方证对应研究,是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六经辨治更合适
还以上述几个证型为例,采用六经辨证及选择经方治疗看看方证契合度如何。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解析:除中风病主证外,头晕目眩、脉弦为少阳表现,舌淡苔白腻,脉滑,为里虚偏寒,痰浊内阻之征。综合考虑,应属半表半里的阴证,即厥阴病,加之舌暗,说明有瘀,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解析:诸症及舌脉表现,提示少阳阳明合病、阳热有余。方用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清泻阳明。三黄泻心汤增强清泻里热之力。
气虚血瘀
解析: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为中气不足,肌表失于荣养,卫表不固。口角流涎,心悸便溏,手足肿胀,为里虚寒,痰饮内停外溢,上扰心神。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为里虚寒,阳气不足之象。舌暗为血瘀之象。治疗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苓桂术甘汤合桂枝茯苓丸。
痰浊蒙塞心神
解析: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为阳气大虚,失于温煦之象。痰涎壅盛为阳不化饮,痰浊内阻之象。舌脉均为阳虚饮停之象。处方选用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温中化饮醒神。
上述从六经辨证及方证对应角度解析中风病的方法,虽与目前业内常规方法有异,但可使中风病辨证治疗的面貌焕然一新。可见,方证契合度增加,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