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六经辨治新解:将大脑按六经划分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3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是“六经辨证”。然而,对于“六经”的界定,现在通行的《伤寒论》教材通常以“脏腑经络”界定六经,如李培生主编的《伤寒论讲义》就说:“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应于临床的各种证候。”但同时,也有很多有别于以“脏腑经络”界定六经的伤寒学术流派,有代表性的为:“八纲定六经”学派、“治法统六经”学派、“方证涵六经”学派等。
□ 冯学功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前,临床对中风病的辨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多种国家行业标准,二是各种教材所列分型。如此多的“国标”、“行标”、“教科书”对一个疾病来说应该足够多了,可现状是:临床上真正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诊治的并不多,这些标准并没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方证不相应导致标准“不叫座”
有专家认为,中风病“国标”、“行标”不被业内普遍接受的原因:一是这些标准的分型采用脏腑辨证与气血津液经络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因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临床表象繁多,欲准确辨清证候隶属何脏何腑何条经络,何种为虚何种为实,确非易事;二是分型较多,临床不易掌握;三是分型相对刻板、固定,难以适应中风病发病急、病情重,证候动态化、兼挟多的特点等。
笔者认为:上述因素只是表面原因,引起“叫好不叫座”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在方证相应上出了问题。方证相应理论源于仲景《伤寒论》,所辨病证与某方相符合,即为某方的应用指征,就可以服用某方。
而不论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八纲辨证,还是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在方证上。从辨证候开始,直到辨清具体方药结束,最终达到“方证对应”的目的。故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方证是否对应。经方大师胡希恕特别强调:“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辨得是否准确”,充分说明了方证相应的重要性。
由教材析方证不对应
教材是规矩、是规范、是准绳。如王永炎院士主编的中医高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将中风病分为8型进行论治。基于上述方证相应的认识,笔者由该书相关内容开始,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分析辨证分型与处方之间(即方证之间)的契合度。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