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统六经”学派:谨守病机的三境界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4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但若用寒热来定阴阳,则汗法、吐法、下法各有阴阳。比如,大承气汤的“寒下”(实热+结)、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温下”(实寒+结)分别隶属阳明病(定义:热在里则为阳明)、太阴病(定义:寒在里则为太阴)。
若用虚实来定阴阳,则大承气汤的“寒下”(实热+结)和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温下”(实寒+结)同属阳明病(定义:实在里则为阳明)。
笔者认为,若用寒热来定阴阳,八法中的“汗吐下”各有阴阳之分,而“温清”则单属阴或单属阳,不甚明了;若用虚实来定阴阳,八法中的“汗吐下”则单属阳,而“温清”分别各有阴阳之分。
宏观辨证要全部包容“病性病位”
病性病位辨证包括教材说的八纲、气血津液、脏腑经络。
很多伤寒名家对于三阴三阳的分类,以寒热来定阴阳,但如此一来,气血津液(气滞、血瘀、水湿痰饮食积、气虚、血虚、津虚)应当归到阴类,还是阳类呢?特别是气血津液若属不偏寒热的“平性”时,应当归属阴阳的哪类呢?如果不能够归入,说明理论体系仍然不是最完美的。
笔者认为,若用寒热来定阴阳,不便于把气血津液归入“三阴三阳”六经,气血津液往往以“六经兼证”出现。而用虚实来定阴阳,则很容易把“寒热、气血津液”归入阴阳六经,寒热气血津液直接以“六经本证”出现。
综合,用虚实来定阴阳,较之以寒热来定阴阳,可能更方便临床的应用。
宏观辨证要突出准确与广度深度
对于医生来说,判断理论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临床使用的便利。谁解读的伤寒论体系,能够包容和解决更多临床问题,谁解读的就更好。如果你解读的六经辨证能针对伤寒、温病、杂病等各家学说,那么,你对六经辨证的使用范围就可定位于“尽赅百病”。
当然,各家学说各有所长,不能互相代替。笔者并无用六经辨证取代其他辨证的意思,只是在此强调:各位名家对六经辨证的理解,的确有着广度和深度的不同。
综上所述,笔者经过反复权衡对比,最终决定采用“以虚实定阴阳”的方式。
“六经”以虚实定阴阳
“六经”分为实、虚两大类:实为阳(即六经的“三阳”);虚为阴(即六经的“三阴”)。
实证分为在表(即太阳)、在里(即阳明)。
虚证分为在里之中焦(即太阴)、在里之全身(即少阴)。
虚实错杂在里:偏于实为少阳,偏于虚为厥阴。
六经只有“太阳”属表,其他皆属里(含半表半里)。
如上六经框架,可以确定辨证论治的大方向。而包含于六经框架之内具体病性“虚实、寒热、气血津液”和具体病位“表里、上下、脏腑经络”则是六经体系的“精细化”。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