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皮科】赵炳南从血论治银屑病探源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09-17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从血论治的内容

赵炳南将本病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其中血热证皮疹发生及发展比较迅速,泛发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较多,表层易于剥离,底层附着较紧,剥离后有筛状出血点,基底浸润较浅,自觉瘙痒明显,常伴有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小溲短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滑或数。血燥证病程日久,皮疹呈硬币状或大片融合,有浸润,表面鳞屑附着较紧,强行剥离后基底部出血点不明显,很少有新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多不明显,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血瘀证皮疹肥厚浸润,颜色紫暗或暗褐,常呈斑块状,顽固难消,舌质紫暗,脉弦细涩。分别给予清热凉血活血、养血滋阴润肤、活血化瘀行气治疗。创立了凉血活血汤、养血解毒汤以及活血散瘀汤。成为从血论治银屑病的经典方药。

我科经过多年的研究,不断丰富发展着从血论治的理论及内容。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流调发现,血热是本病的关键病机,热久成毒,毒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在银屑病早期经常出现咽痛症状,如果疾病进展急剧时,还可以出现脓疱,均是“毒”的表现。另外很多患者由于情志失畅,肝郁气滞,日久,木克脾土,导致运化不利,或由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表现为鳞屑黏腻,病情缠绵,舌体胖大,舌苔厚腻,一派“湿”邪阻滞之象。血热、血燥、血瘀是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的证型,挟湿、挟毒是最多见的兼证。在赵炳南的基本方中已经兼顾了毒、湿,临床流调也证实了毒、湿的存在。我们在原有方剂基础上,各证型方药均加强了解毒、祛湿之力,形成了“辨血为主”治疗银屑病的优化方案。

【点评】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复杂疾病,疑难疾病,西医学关于本病机制有十多种假说,目前大致认为本病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发生的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中医司外揣内,根据本病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因为其有典型的红斑,故认为与血的异常有关。因为其有典型的浸润肥厚,所以认为它与风湿蕴阻有关。在此基础上,继发形成了大量银白色脱屑的燥象。

如果没有红斑,只有肥厚的斑块皮损,那么是以风湿与气分相搏为特点的神经性皮炎类皮肤病,如果红斑和肥厚的斑块同时出现,说明风湿相搏影响到血分了,就是银屑病类的皮肤病。

在银屑病的发生过程中,无论外感,内伤,气血痰瘀阻滞经络,都可能对血分产生影响。只有影响到血分,才会发生银屑病的病理过程。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从血辨证的原因。

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反复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血分的异常?第二,血分出现了什么样的异常?第三,血分的异常继发性地出现了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对这三个问题有了充分的思考,就可以说对银屑病的辨证治疗思考过半矣。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