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见证沧桑巨变 铸就大医风范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08-31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善融合病证结合 立卓然疗效超群

毫无疑问,中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需要接受科学共同体的拷问、质疑,必须用西医能够听懂的语言说明自己的科学性,证明自身的学术价值。在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思潮的逼迫下,能够尽早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大原则,是古老中医融入现代社会,与西医在一个平台上合作的必然选择。朱良春先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之中,最早、或者较早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主张,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学术见解。而且,朱良春先生在提出这一见解的时候,不仅发表在《中医杂志》上,供全国中医界学习参考,而且还在他当院长的南通市中医院落实在临床行动上,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相结合,指导了一个时期的医学实践,也是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

朱良春先生说:“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因此必须给予有机的结合。证候是机体的病理反应,疾病是症状产生的原因,二者有因果关系。临床实践证明,证病紧密结合,对于发挥中西医诊治疾病的集合优势,探索临床诊治规律,提高治疗效果,推动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贯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针的过程之中,很多基础理论不牢固的中医,受西医理论影响而不能坚持中医辨证,出现了“对号入座”的倾向,把这个方法简单化、庸俗化了。因此,1979年朱良春发表了《关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几点看法》,语重心长地提出:“要注意的,在辨病的同时,切不可放弃辨证,我们不能机械地像去电影院似地‘对号入座’,而要如帽子店、鞋子店似地对号发货才行。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针对某一病的共性,还须在人体不断适应的条件下联系其表现的情况,认识到不同受激的人体反应,重新建立一套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中西医融会贯通的诊疗方法。”

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传统,是朱良春一贯的主张,也是他取得医学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比如,治疗类风湿病,他发明的益肾蠲痹丸,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抓住了患者正气虚损这个关键环节,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把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既有固化的成熟经验,又彰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这就使其卓然独立于杏林,成为一代大医的代表。

求至善自强不息 带高徒誉满杏林

“止于至善”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朱良春努力践行的目标。那么,何谓“至善”?这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理解。

以人为本,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标志。“善莫大于救人”,以高尚的医德治病救人,是一个让人敬重、值得人们学习的境界。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朱良春先生治病救人一辈子,做了数不清的好事,至耄耋之年仍然为中医事业奋斗不止,他与邓铁涛等著名中医学家发起名师带高徒的学术传承活动,“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豪迈的言行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的高度赞同和支持,全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会议于2005年在南通召开,标志着中医师带徒学术传承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朱良春先生多年以来,出版学术著作,发表论文,在海内外各地讲学传经送宝,前来拜师学习的中医遍及国内各个省市,足以说明朱良春的学术影响力之深远,绝对不限于南通,也不仅仅属于江苏,而是享誉全国名满杏林。朱良春先生是中国的国医大师,是中医界的泰斗,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模范和旗帜,也是广大中医学人敬仰和追随的恒星。

我们看到,朱良春先生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奋斗不息、止于至善的道路,是一条值得后人效仿的成功之路,沿着这条道路前行,中医药事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才能造福于广大民众,引领世界健康事业,共同奔向美好的前方。(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