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百岁国医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05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卫士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那个悬壶沪上的年轻郎中,还是解放后桃李满天下的金陵大家,干祖望有一点从未改变,他始终满怀着对祖国医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常因中医药屡遭不平而振臂高呼,为争取中医应有地位而摇旗呐喊。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医曾遭遇来自国民政府的一系列压制政策。彼时,文采斐然的干祖望在挂牌出诊之余还在报刊上开设专栏。他奋笔疾书,痛陈时弊,1946年,在《中华医药报》上发表文章《中医师不得打针与用西药之我见》,直言“卫生署”关于中医师不得打针与用西药的条文是在压制中医;1947年,在《中医药周刊》上发表的《如何挽救中医外用药之没落》怒斥部分中医师盲目尾随西医,抛弃中医精华,“能辨出雷佛奴尔代马妥尔的优劣,而竟不知红、黄、升、降药的成分”。他不仅鼓励中医师面对西医时要增强自信,更强调中医自身需要发展,他认为中医师应积极发展自己的丸、散、膏、丹,否则就好比人在“佛门”却诵念西方“圣经”,势必葬送中医。

他还曾在《莫把祖国医学遗产言为来之于西医》一文中详细考据,鼻子乃胚胎发育最早的器官,是在《汉书·杨雄传》中第一次道破的;1861年初次被报道的梅尼埃综合征,在1264年《直指方》早已谈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耳聋治肺”“鼻塞治心”,揭开了耳咽管阻塞可致暴聋、鼻甲肥大可致鼻塞之谜;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为《外科正宗》首创;《儒门事亲》中初次介绍内腔镜钳取异物的方法等等。

干祖望深知人才和传承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性。他目睹国内中医西医化现象严重,理论临床皆由西医西药代庖,爱之深而责之切,他大声疾呼:“中医学术后继无人”,“中医临床后继无人”,“中医药危机已呈现端倪,切勿高唱后庭花之天真美妙歌曲!”

面对当前社会上对于中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质疑,他更是笔耕不辍,连续撰写《鉴别假中医的方法》《扣在中医头上的九盆脏水》《说中医会死我第一个不答应》等文有力回应。

干祖望而立之年行医沪上时,便颇有远见地提出中医自身需要发展。至于如何发展,他从未停止过思索。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让他有了更明确的答案:中医要有前途,一定要中西结合。“需要的不是中药加西药,某一个方某一个药治疗某一个病,在西医理论上取得了可行性后才来用中医的某法、某方、某药。”干祖望认为中医学术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其实效基础上,辨证论治是它的精髓,若走“废医存药”的路搞中医现代化,那已毫无中医意味了。

他认为,要让中医这一国宝安存,当效法孙思邈。当时孙氏用极贴合中国文化的方式将印度吠陀医学引入,与中医结合并加以应用。干祖望认为正是这两种医学的交融互哺,给当时的中医带来了新的繁荣。

新科先锋

干祖望为中医争地位从来不是固守阵地,而是开疆拓土。他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中医耳鼻喉科。

早在公元624年,唐代太医署就曾设立过“耳目口齿科”,但由于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与内科区别不大,没有专科特色,最终被“咽喉科”“咽喉口齿科”所取代。耳鼻喉科的各个病种则分散在各科之中,如耳鸣、耳聋、眩晕、失音等病,隶属于内科;鼻疖、鼻息肉、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则属于外科;鹅口疮、乳蛾(扁桃体炎)等病属于儿科;有些鼻衄、梅核气属于妇科。

干祖望原来擅长的是传统的中医咽喉外科。然而1934年,也就是干祖望开始独立行医的第二年,一本张崇熙编写的《东亚西医函授学院讲义》令他了解到20世纪西医有“耳鼻咽喉科”,由此萌发了建立中医耳鼻喉科的念头。

1951年,在上海松江县城厢第四联合诊所,干祖望毅然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在这里,他接触了许多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他发现,如果单凭望、闻、问、切,不做专科检查,耳鼻咽喉科仍旧不具备区别于一般内、外科的专科特色。为了学习西医诊疗手段,1952年秋,干祖望前往北京“中央机关直属第二医院”进修耳鼻咽喉科。从带额镜、执音叉,到写病历、做手术,干祖望“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

197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始设立“中医耳鼻咽喉科”。为了建设好新专科,干祖望无偿贡献出自己多年研究的验方,制成“鼻渊合剂”“参梅含片”“止眩冲剂”“黄柏滴耳液”等中成药;他亲自主持成立和指导了“嗓音病专科门诊”“变态反应性鼻炎专病门诊”“鼻窦炎专病门诊”“口腔溃疡专科门诊”等小组。中医耳鼻咽喉科由一个小组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科室,人员从2人发展到20多人,用中医中药诊断、治疗了许多耳鼻咽喉科疑难杂症。12年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被确立为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99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医疗中心,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学科的建设和传承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中医耳鼻喉科系统论著前无古人。干祖望综合中医古籍有关耳鼻咽喉疾病的分散记录,西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讲义,以及自己的临床医案撰写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956年3月,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问世,在上海《新中医药》杂志连载发表。25年以后,当全国各地中医院普遍建立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份资料如此弥足珍贵。而此时,干祖望已经将第一版原著的10万字扩充了6倍,成为了内容最为详尽的专科教科书。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