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验孕”之争可以休矣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0-16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喧哗

媒体到底是什么角色

一两天内,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各家媒体纷纷展开报道。但在报道中,大多数以类似“西医悬赏10万叫板‘诊脉验孕’”、“西医悬赏10万看中医能否号脉验孕”等为题,甚至有媒体报道标题为《西医约战中医,你站哪一边?》,火药味十足。部分媒体跟风炒作,并对事件推波助澜。四川中医吕即来在成都也发起验孕挑战,成都商报公开征集志愿者。

媒体在报道或者转载其他文章时,许多开头都使用了诸如“在古装剧中,经常会出现大夫替妇女把脉,然后判定对方怀孕了的桥段,不少公众也对此深信不疑”或者“恭喜娘娘,是喜脉”之类的描述性话语,给人一种中医脉诊滑稽或者不真实的感觉,其后文章中也并未对中医脉诊的原理方法进行阐述。

声音

无必要之争可休

在媒体一片喧哗中,也有部分理性的声音。10月13日,张卫斌在荆楚网发文表示,东西方文化各有其优。同样,中西医源流不同,但也各有其长。中西医学界应摒弃门户偏见,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妄自尊大,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共同促进医学繁荣进步。

10月13日华商报王攀发表评论《脉诊验孕“约战”娱乐化口水战的升级版》。他认为,相关权威部门拒绝接受这一“约战”,从侧面说明它缺乏严谨性。那么,一个非专业的机构,在一个非专业的平台上,以一种非专业的方式进行,看似热闹,说白了就是一场娱乐化口水战的升级版而已。单纯的娱乐,或许危害不大;关键是,当这种娱乐化表达,穿着严肃的外衣,打着科学、医学的幌子进行时,其对医学的伤害非常大。中医和西医,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二者应该结合,而不是相互指责。这种把医学之争当成一种娱乐化表达早已离题万里,注定不会有什么可信的结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在接受《新闻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的综合诊断,脉诊只是其中一项手段,据此设擂台有不对等之嫌。孕妇的“滑脉”,是过去医学不发达时中医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现代中医根据理论和自身临床经验,对孕妇这种生理现象的把握程度也是有深有浅。此次“擂台赛”的设立,炒作意味太浓。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产科副主任李儒芝也表示,这样的挑战赛没有意义,有哗众取宠之嫌,把这一点提出来设挑战赛,对中医和西医都没什么意义。

回头再看9月18日科技日报,罗朝淑在《从“脉诊验孕挑战”说开去》文章认为,单论这场挑战的设计,本身就有失公允。中医是一门来自实践的经验学科,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反对单凭一脉而诊病,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即使单说脉诊,也要和病症结合综合考虑。现代科学应是开放公平的,尤其是面对一门确有疗效但无法用另一套体系来解释的学科,人们应该有一种更加积极且宽容的态度,允许质疑存在,但请别主观臆断。因为有可能,你只是不懂得这门学科而已。

声援

74%网友支持中医

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网上发起了一项关于“脉诊验孕”挑战的民意调查,截至10月14日18时,有74.2%的网友支持@中医杨桢,20.4%的网友支持@烧伤超人阿宝,5.4%的网友中立。

无论是微博还是网络评论,认为本次挑战无意义、希望停止的呼声越来越高。

新浪育儿名博主“niniu妈妈”支持中医,她看完方案以后,觉得对中医不公平,“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凭什么只剩切了?!是不是看多了宫廷剧,咋不让中医搭根红线诊脉呢?”

认证信息为前中国女篮队医的“国家队陈队医”认为,“脉诊验孕”挑战违背了医学本质,医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不是用来争斗,更不能用来娱乐和赚名。中医和西医不是敌人,不是对手,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面临的共同敌人是威胁人类的疾病。

网友“异国风情千百度”认为,“约战”方式探讨医学问题,看起来有些像街头打架。对中医诊脉的科学性探究,应有严格设计的科研方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验证和提升,目的也应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或孕妇,而不应是重金悬赏、意气用事、只赌输赢、非白即黑,把科研变成一场只吸引眼球而无多大意义的闹剧。

(记者 高新军 实习记者 姜洁冰)

责任编辑: 刘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