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此忍冬错认彼忍冬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9-11  内容来源: 中国网

 

此忍冬与彼忍冬的差异

从上面的历史发展和有关记载不难看出:“忍冬”之名有起源的时代不同,有“先忍冬”和“后忍冬”的差别(时间不同)。因此其含义有自古指代与外来译代之分(指代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范围不同);有中药名称与植物名称之分(属性不同)。毫无疑问,“中药忍冬”是一个较宽的概念,而“植物忍冬(种)”是一个很狭窄的概念。据1988年出版《中国植物志》记载,作为金银花中药材商品使用的共有18种忍冬属植物的花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陈敏研究员面对采访时说(CCTV-13台7月21日17:30报道):“其实最早记载的金银花并没有图文并茂的那种特别完整的东西,它讲的实际上是一类,其实就是忍冬属这一类的东西。”

“中药忍冬”是一个自古就有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而“植物忍冬(种)”是一个后来的外来的概念,也有它自身的内涵。这两个名称的内涵是不对等的,将此二者简单转换缺乏科学性,很不严谨。

学术名称在时代的演进中发生了变化,而有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别,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我国“广义的药学”包括中药、化药、生物药(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狭义的药学”并不包括中药,只包括化药、生物药(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教育部学科门类分类目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又比如“毒药”在古代泛指所有能治病的药物(如《周礼》),现代指能引起人体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现代教科书)。这就需要后来者在使用这些名词时认真考量,谨慎使用,严谨表述,尤其是使用在国家法规上。

第一版《中国药典》忍冬认定的不妥

遗憾的是我国第一次将中药“忍冬藤”、“金银花”收载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1963年版,直接将“中药忍冬”对接为拉丁学名为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植物忍冬 (种)”,以一个后来的名称取代了一个先前的名称,以一个外来拉丁译名取代了一个中国自古名称,以一个植物名称取代了一个中药名称,以一个小概念取代了一个大概念。这就将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灰毡毛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红腺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华南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黄褐毛忍冬)等等自古以来均作为中药金银花使用的同属植物均排除在外,直至造成今天的混乱。

类似的错误典型例子还有五脏的概念。如“心”的原意,《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身之血脉。就是说:我国祖先创造的“中文心”字,主要是指思虑事物的精神意志及其所在的器官。后来有了中医学,“中医心”才提到了其主管血脉的功能,但中医始祖《黄帝内经》中,论述心主管血脉的分量远不如强调其主管精神意志多。其实,传承几千年至今,人人使用天天使用的“爱心、伤心、细心、苦心……”等词语之中的“心”才是“中文心”、“中医心”的原意。而1840年以后西医传入我国,以“heart”对接了“中医心”中主管血脉的那小部分,译为“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而丢掉了“中文心”、“中医心”中的大部分的主管精神意志的内容。而此错误反过来又成为西医嘲笑和攻击中医“不科学”的“把柄”。

确定中药植物来源应依据临床实际

什么是中药?其确定的依据是这两点: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临床使用的药物;传统中医药古籍中记载的药物。其他的一切都不能成为确定中药来源的依据。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内外认可中国的传统药物是“中药”,它的理论体系就以独立的形式而存在,就不可能用其他理论和依据取而代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国家标准》、《教育部学科分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对中药学均采用单列管理,区别于“狭义的药学(只包括化学药与生物药)”,均显示出其理论体系与应用实践的独特性。

虽然现代人去追踪中药的植物来源的确定问题似乎比较复杂,但是有一点并不复杂。那就是:中国祖先们记载中药忍冬藤、金银花,并不是依据1840年以后才从西方传来的Lonicera japonica Thunb.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