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求真续文脉 厚学明理化天下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9-11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大学藉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如何让文化从“人化”到“化人”,建校6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南京中医药大学形成了“崇德求真、厚学明理的文化传统,含蓄内敛、大气包容的文化性格,善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文化气质”。这些文化传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持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这种文化性格,造就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历史承载和非凡业绩;这种文化气质,构成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文化育人是大学的主要职能。“谦诚、勤奋、博古、通今”的优良学风,实践出真知的教学内容,深潜内修、厚积薄发的成才路径,严进严出的招生与毕业管理等举措,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原创思维方式、深厚学养底蕴、高尚道德情操的中医药人才。这其中,中医文化传承的魅力不可低估。
“品学兼修,庄敬自强。立身处世,道德文章。”大学校园里的《杏林学子修身铭》石刻,既是对杏林学子成长成才的原则要求,也是长期坚持的人才培养核心价值观,更是体现良知、自由、深厚、沉雄的大学精神。
文化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之魂。一场场文化讲座,一个个文化沙龙,一本本文化书籍,成为团结师生、交流学术的文化平台,成为师生修身立德、弘扬岐黄的文化大餐,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正是这些文化基因、文化元素,铸就了南中医人以德为本的道德境界,以技为精的职业技能,以诚为美的道德风尚;正是这些文化力量、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医文化中“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道德追求和人文情怀。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儒家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正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扬光大。
“周五现象”:一道校园文化风景
“被学生称为‘周五现象’的是什么?”原来是中医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大概讲哪些内容?”讲座既涉及中医传统文化之精华,如中国传统哲学之智、中国古代文学之韵、中国古典艺术之逸;又突出中医文化特色,如中医成才之道、中医复兴之路、中医发展之途。
“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医文化讲座成为南中医学子课余生活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是一道校园文化风景。
“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对培养中医人才有何意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为医者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中医文化要求中医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临床技术,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中医院校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可以增强杏林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的信念,培养他们的高尚职业道德以及帮助其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张宗明教授介绍,面向全校学生的中医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经开展20多年了。开始是本校老师讲,后来邀请国内外的学者来讲。南京大学哲学教授林德宏的“东方智慧的新浪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的“中医文化的复兴”、英国中医医师学会会长马伯英的“中医的思想与文化”等讲座,场场座无虚席。专家们演讲的激情与思想的魅力,让中医学子尽享高端思想文化盛宴。
除了中医文化系列讲座,师生共同参与的中医文化论坛也成为校园学术文化的一个亮点。张宗明回忆,学校多年来坚持办中医文化论坛,主题涉及中医理论创新、中西医结合、中医文化教育,也有关于中医核心价值观、中医文化现代价值、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等专题。“让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流与碰撞,去共同探寻中医理论的文化之源,携手破译中西医差异的文化之谜,联合探索中医文化的传承传播之路。”该校周仲瑛、任殿雷、薛公忱、吉文辉等老师都是论坛的常客,前辈们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对学术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不断激励与鞭策着后学。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