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毛德西调节升降治胃炎经验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5-09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中医理论造诣精深,从事临床工作50载,学验俱丰;他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深入研究,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益良多,兹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探讨。

慢性胃炎系多种原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多无特异性,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后较重。目前,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等治疗。而毛德西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调节升降有验方

有相当比例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胃脘痞塞或上腹饱胀不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素问·五脏别论》曰:“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故毛德西认为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顺。据此将此类患者病机责之于升降失常,脏腑责之于脾胃,其中又以偏脾偏胃之不同分为脾气虚弱型和胃失和降型。

前者因脾气虚弱,升提无力,气滞中脘而致。临床症状除脘痞、腹胀外,尚有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等症;治疗当健脾胃、利湿邪,复升降。

他常以《四圣心源·卷四》所载的下气汤化裁,药由半夏、陈皮、杏仁、芍药、贝母等组成;神疲乏力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可酌加黄芪、党参以健脾益气;食少、腹胀,舌苔水滑等脾虚湿盛者可加炒白术,炒薏仁以健脾燥湿。

后者因胃失和降,湿热痰浊留滞中焦所致,临床表现除胃脘痞塞,腹胀纳差外,尚有恶心欲吐,舌苔黄腻等湿热内停,升降失常症状。治疗上常选《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化裁。

该方主要由党参、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甘草等药组成,寒热并用而为辛开苦降之剂;辛以宣通行痞,苦以通降祛湿,故非常切合本型病机。另外,尚可据气滞、湿热症状的轻重,酌加理气化滞、芳香化湿药物。

阳明不效 求诸厥阴

清代李冠仙《知医必辨·肝气》云:“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抑或延及别脏,乃病久而生克失常所致。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肝和中焦脾胃有密切关系,生理上,脾的运化、胃的和降均需肝疏泄功能的帮助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病理上,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很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及胃的和降功能而出现肝脾不和与肝胃不和证,故中医有“阳明不效求厥阴”之说。即治疗脾胃疾病,除治脾胃本脏外,还常常通过调和肝脾、肝胃的关系来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