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癫痫经验:古方新用 斟酌通治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5-09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癫痫促效方的核心药物是白金丸,白金丸由白矾、郁金两味药组成,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说主治痰阻心窍诱发之癫痫发狂。此方具有祛痰止痫、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之效。方中白矾能化顽痰,郁金开郁散结,合制为丸,则痰去窍开,神清病愈。

此外,余瀛鳌认为,郁金和白矾比例应按4:1,更合适一些。加味药中,生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宁神,生龙齿镇惊安神、宁心潜阳;杏仁降气化痰,半夏燥湿化痰,胆南星清火化痰镇惊,抗惊厥,兼治头风;桃仁、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化瘀。

此方可以在临证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情予以加减,若患者因脑部外伤致病者,宜加用赤芍12克,白芍12克,地鳖虫6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等活络散瘀;若痰浊较甚,头目不清、困倦酸重、胸闷、呕恶者,可酌加川贝母6克,浙贝母6克,竹茹10克,陈皮6克以增强降气化痰开窍。

若心神受损,心悸不安,夜寐不宁,可酌加炒酸枣仁20克;伴有发作后或平时头晕头痛者,可酌加秦艽10克,白芷10克,川芎15克等。

此外,余瀛鳌认为,因方中金石之药较多,不宜在体内久留,故有时需加入少量大黄3~6克以导泻浊毒;如在急性期,癫痫发作频繁,则宜暂用汤剂控制,另加琥珀末1~3克分冲,可增强疗效。在间歇期,采用丸剂或散剂。并且要求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再坚持服用3~6个月。

验案举例

例1

患者,男,18岁。

主诉:神识昏蒙、肢体抽搐经常发作13年。患者初发于4~5岁,发作时意识障碍、轻度昏迷,肢体抽搐,咽中咯出痰涎颇多;或有惊呼啼叫,每次发作约3~4分钟,嗣后逐步恢复常态。患者此证并无明显家族史及外伤史,每月发作2~3次,兼有大便燥结、头晕肢乏,烦躁不宁。10年前经天津某三甲医院行神经系统检查,确诊为“癫痫”。诊时其脉偏于滑数,舌苔淡黄而有中度腻。

辨证:肝失潜镇,痰气郁结,蒙闭清窍,络脉不和。

治则:潜镇止痫、化痰活络、通窍润腑。

组方:生牡蛎30克(先煎),生龙齿24克(先煎),白矾2.5克(先煎),郁金10克,赤白芍各12克,龙胆草10克,僵蚕6克,竹茹10克,胆南星6克,陈皮6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麻仁20克。水煎服,日1剂。

据上方辨证加减,疗程1年余,病情逐步减轻,2000年后,已无明显痫证发作。

例2:

吴某,女,26岁。

主诉:间发性意识昏沉伴昏迷、肢搐10余年。患者述其祖母、姑母均有此病。患者12岁时,头部曾受外伤撞击,1年后出现癫痫症状。近日来,每于晨起频繁发作,发作前均有恶心欲呕、汗出乏力等先兆。查:脉弦滑,舌苔薄腻,舌质红。

治则:潜镇止痫、化痰活络,兼以通窍宁神。

组方:生牡蛎30克(先煎),生龙齿24克(先煎),白矾3克(先煎),郁金12克,僵蚕12克,地龙10克,远志10克,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制半夏8克,川芎15克,柴胡10克,石菖蒲12克,炒枣仁20克,橘红5克,橘络5克。水煎服,日1剂。

服上方1周后,症状明显控制。服药两个月期间,晨起胸闷恶心,汗出1次,但癫痫未发作。鉴于此,将上方加量制成蜜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嘱服半年,随访1年未发作。

责任编辑: 刘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