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癫痫经验:古方新用 斟酌通治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5-09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余瀛鳌,男,1933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从事中医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近60年,重视临床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中医文献词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医古籍珍本提要》等医籍30种左右,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余瀛鳌是“首都国医名师”。他从医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擅长对肝肾病、心脑血管病、情志病、糖尿病、肺及泌尿系感染、癫痫等疑难重症的辨证治疗,亦兼治妇儿等科病证。笔者跟师学习,发现他十分强调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对于若干常见病或疑难病证,重视“通治效方”的研究,并在多种编著中(如《中医通治方精选丛书》等)体现这一思想。今仅将其为癫痫病所立的通治效方学验概要如下。

病机复杂 痰瘀为要

癫痫属中医“痫证”范畴。古代癫、痫二字是相通的。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现在通称为“痫病”,属发作性神志异常重症。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即对本病有了一定的认识。《素问·奇病论》提到本病时说:“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说明此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元代《丹溪心法·痫》指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清代《临证指南医案·癫痫》中云:“痫病……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内脏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可见,痫证病因多端,病机交错,病情复杂而顽固。

余瀛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脑、肝、脾,病机为脾虚酿痰,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夹痰上冲脑窍,脑络瘀阻,神机失用。病理要素以痰、瘀为要。

研究痫病通治方

针对以上病机,余瀛鳌拟定: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主治法。此外,他对原发性癫痫则注重开窍醒神宁心;对继发性癫痫注重治疗针对病因予以辨证施治。

他临证主张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根据多年来对临床文献研究和诊疗实践的体悟,认为中医“辨病论治”的发展过程,就是寻求更切合病证、便于在辨病论治中广泛应用“通治方”的过程。

基于以上病机认识及通治法则,余瀛鳌拟定了癫痫促效方。组成:生牡蛎30克(先煎),生龙齿24克(先煎),白矾2.5克(先煎),郁金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胆南星6克,法半夏6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

此通治方是古方白金丸的“大加味方”,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变创。加味后应用,使之照顾比较全面,提高了疗效。此方治愈的患者,笔者连续观察很多年,往往不再复发。

责任编辑: 刘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