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固肾汤治习惯性流产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5-04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加减运用:素有阴虚,内热较甚,表现为口干有异味者,加炒黄芩、生地以养阴清热;若体虚经常感冒者,加防风、苏叶以祛风解表;素体阳虚,症见恶寒怕冷、夜尿频数者,加仙茅、覆盆子以温阳固肾;若怀孕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加苏梗、竹茹、生姜以理气降逆,和胃止呕;怀孕后出现少许腹痛、阴道见红等胎动不安先兆症候者,加三七粉、阿胶、旱莲草、艾叶炭以凉血止血、固胎安胎。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34岁,教师。2010年3月15日初诊。婚后7年,习惯性流产4次。自述结婚当年曾受孕,但因其它因素在停经50余天后人工终止妊娠。其后六年间,曾妊娠4次,均在受孕80多天后出现轻微腹部坠痛,继则胚胎自然流出。末次流产时间为2009年5月中旬。
刻诊:形体消瘦,精神忧虑,平素怕凉,容易感冒,不爱活动,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少,经色暗,经前头痛、心烦、小腹坠胀、腰骶酸楚,白带不多,纳食一般,大便稀溏。3年前曾在当地服中药治疗近百剂无效,患者自信心不足,男方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思想压力较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病因为久病伤身,脏腑功能失调,脾气虚则见消瘦、乏力、精神忧虑、易患感冒,肝郁化火则见心烦、经前头痛,肾气亏虚则见腰骶酸楚、肢冷便稀。综合分析,辨为脾肾虚损,气虚血亏,冲任不固;治宜健脾益气,益肾固冲,养血安胎。拟益气固肾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红参10克,焦白术15克,防风15克,菟丝子30克,炒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山萸肉15克,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砂仁6克,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同时,给予双方饮食起居调理指导:男方应戒烟酒、多运动、不熬夜、节制性生活,女方要禁食生冷,少食辛辣刺激和油腻易生痰湿之品,注意心理调节,顺其自然,保持一颗平常心,适当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2010年3月25日二诊,自觉心情放松,体力渐增,畏寒减轻,大便成形,服药后无任何不适,舌脉同前,仍予原方继服。
2010年4月5日三诊,服药期间月经来潮,经量少,经色暗,有细碎瘀血块,经前头痛、腰腹坠痛略有减轻,服药期间未再发生感冒现象,胜任正常工作不觉疲乏,予上方去防风之发散,以免过用伤及阴血。同时,本着“急病急治,慢病缓治”原则,给予中药汤剂2日服1剂,连续服用。
2010年6月30日复诊,体重增加2公斤,体力、精神明显改善,末次月经5月21日,经期推迟9天,三天前自测尿检呈妊娠阳性改变,超声检查确诊子宫内妊娠。身体尚无明显不适,但患者紧张情绪已外露,纳食不馨,时有脘痞干哕感,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上方加苏梗20克以宽中开胃、理气止呕,以达肾气足、肝血充、冲任固、系胎牢之目的。仍隔日服1剂。同时嘱其忌房事,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010年8月7日复诊,已妊娠2月余,产科检查提示均在正常范围。因患者数次流产均发生在此时间段,故心中惶恐不安,睡眠不宁,予上方加炒黄芩15克,以清热安胎,隔日1剂水煎服。此后每月复诊一次,跟踪产科检查,又连续服药50余剂,于2011年2月下旬产一男婴,母子健康。
按:习惯性流产的治疗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从夫妇双方自身调理,要注意调神养精,提高自身素质,并节制房事,避免烟酒损害。
同时,在孕前孕后均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固冲任为治疗大法。一般在准备怀孕前先服益气固肾汤,以资助母体先后天之精气,修复已损之肾气,健运滋源之脾气,使肾气足、脾运健、肝血旺、冲任调,则建立良好的着床基础,以利萌胎系胎、固胎安胎。
待妊娠之后或怀疑有孕之后,再根据身体出现的不同情况,酌情加减药物,以达保胎安胎的目的。不要等到流产先兆症状出现才去保胎,此为时已晚。
此外,对滑胎的治疗期限,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妊娠月份,根蒂固护,方可停药观察。对于求治者,要求两次受孕的时间间隔达到1年以上,最好在堕胎后先避孕1年,从而对胞宫的修复和胎儿的固护大有裨益。
□ 刘荔 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