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造假引发中药材和饮片安全关注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4-30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链接:
王今觉:苍术是临床常用药
“苍术药用价值大,临床应用范围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医师王今觉教授对记者说。王今觉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筹备组成员、临床与文献专业编委会编委、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组组长,长期从事中医学临床与中药学研究与应用。
王今觉教授告诉记者,苍术有山精、赤术、青术、仙术,马蓟等很多别名,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临床常用药品,味辛、苦,性温,主要归脾、胃、肝经,也有本草著作认为尚可归膀胱经、小肠经(《本草新编》)和肺经(《本草纲目》)。历代本草对其升降浮沉功能多有记载,如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称其“味厚气薄,阴中之阳”,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可升可降”。升是向上,降是向下,浮是向外,沉是向内,浮沉与升降之间在临床上可呈现多种关系。苍术功能健脾燥湿、化浊、祛风、解郁、止痛、明目。临床多用于健脾,燥湿,解郁,疏肝,辟秽。苍术对消化系统作用明显,可调节肠胃系统功能,治疗脘痞腹胀,如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食欲不振等。尚可治疗雀盲、视物昏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四肢疲软,肌肉无力;治疗水肿;如将苍术与白芷火烧烟熏,可芳香辟秽,发挥其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作用;治疗由于湿邪困遏引发的倦怠、嗜卧、乏力、健忘等。从实验药理学看,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肝损害;有抗缺氧作用,可耐疲劳。但是,因其具有先升高血糖、然后降低血糖的效果,故糖尿病患者宜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谨慎服用。苍术另具有排钾排钠、抑制心脏功能,而没有利尿作用,故不宜冒然用于心衰者。
年逾七旬的王今觉教授,目前仍坚持出门诊,对苍术的临床使用植根经典,心得颇多。他说,根据文献记载,过去常用苍术与神曲两味药做成丸药(《局方》曲术丸)治疗吐泻,增加食欲。宋代《和剂局方》中记载的平胃散,由苍术、厚扑、陈皮、甘草等组成,可改善脾胃不和、食欲不振、胁腹胀满、嗳气、呃逆、泛酸或腹泻等。《保命集》记载的苍术芍药汤,由苍术、白芍、黄芩、肉桂组成,用于治疗湿邪犯脾引发的腹泻、身重。苍术名方还有与黄柏组成的二妙散,可用于治疗湿热病邪引发的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苍术与白芷、羌活、川芎、藁本、细辛、甘草以及生姜、葱白等组成的方剂(《局方》神术丸),可治疗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外感病。苍术与木贼同用可祛湿明目(见《经验方》)。苍术与羊肝同用可治夜盲(见《圣惠方》)。苍术与熟地同用可补肝肾明目(见《普济方》)。
王今觉教授说,临床使用的苍术指菊科植物茅苍术(南苍术)、北苍术以及关苍术的根茎。从鉴别药材的角度看,南苍术根茎外表呈圆柱形,有不规则结节,弯曲但很少分支,一般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黄棕色至灰褐色,有细纵沟或皱纹,可析出白色絮状结晶,质地坚实,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即朱砂点),放置后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紫外线灯光下不显蓝色荧光,香气浓郁,味微甘、苦、辛。北苍术根茎外表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弯曲并有短分支,长4~10厘米,直径4厘米以内,黑褐色,外皮撞脱后也呈黄棕色,质轻,疏松,断面带有纤维性,散在小黄棕色油室(即朱砂点),放置后不析出结晶,香气微弱,味微苦、辛。关苍术呈结节状圆柱形,长4~10厘米,直径1~2.5厘米,质轻,断面纤维性,朱砂点很小,气特异,味辛、微苦。2~3月或9~11月采收。
苍术有多种炮制方法,采后刮去黑皮即为生苍术,药性辛温、苦燥,适用于祛湿发汗;文火清炒至微黄色,为炒苍术;米泔水浸后炒干,为制苍术;武火炒至焦褐色,为焦苍术,辛燥减弱,适用于固肠止泻;武火炒至黑褐色,为苍术炭;武火炒至焦黑色,喷淋盐水,再炒干,为盐苍术;用麸炒至深黄色,为麸炒苍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功能;用灶心土炒至闻到苍术固有的香气,为土炒苍术。(记者 任壮)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