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由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3-28  内容来源: 中国网

继承和发扬金针拨障术

研究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发扬“金针拨障术”,解决了手术部位的问题,克服了古代白内障针拨术的近期并发症青光眼问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唐由之就在大学与同学经常探讨中医眼科事业的发展方向,探讨古法金针拨障术的玄妙。1958年开始作金针拨障术的动物实验,1959年开始临床研究。上世纪60年代初该技术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发表。唐由之在对古代金针拨障术的继承和发扬研究工作中,主要解决了手术切口部位和白内障针拨术的术后并发症的问题。

率先开创睫状体平坦部作内眼手术切口。唐由之通过博览群书,同时结合现代解剖学、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睫状体平坦部作为内眼手术切口部位的崭新观点。以此部位为进针切口,进行眼科手术,经过长期随访,以及术后眼球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证明了在睫状体平坦部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观点有科学根据,从根本上解决了白内障针拨术后发生青光眼的可能性,为眼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医眼科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由之在中医眼科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闻名海内外,他担任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分卷主编,欧洲中西医眼科学会名誉主席。出席了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并于1990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26届国际眼科学大会其中的中医眼科学卫星会。1985年“白内障针拨套出术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中医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首次荣获国家科学3项技术进步奖之一。

中西医结合办最好的眼科医院

眼科医院的建立,是他四大宏愿之一,体现了他对中医眼科事业的热爱,体现了他关心热爱人民的情怀。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在唐由之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起因是由于广安门医院病房楼新盖好,当时眼科由于在全国影响很大,前来就医的病人很多,包括世界各地的病人,于是希望医院能多给批几间病房,可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批下来。唐由之就去找到了当时的卫生部长崔月犁,经过努力,1985年批准眼科医院立项。

1999年12月初,印尼总统瓦希德到中国访问,来找唐由之看眼病。因为眼科医院当时还没有建好,条件较差,唐由之曾建议他到中国西医条件最优越的几家医院看看。结果瓦希德考察了这些医院后,说:“眼科医院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我是来找医生的,我不是来找好条件的。”在瓦希德的坚持下,唐由之和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给总统做了较全面的眼科检查。12月下旬瓦希德总统正式邀请唐由之赴印尼首府雅加达为他医治眼病。唐由之用中医的方法,给总统治疗一多月,病情有了一些好转。后来应邀又去印尼给瓦希德治疗一个多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件事不仅扩大了中医药在印尼及新加坡等国外的影响,也扩大了眼科医院在国内的影响。这件事让国家领导对中医眼科也重视起来了,加速了眼科医院的发展。唐由之提起眼科医院,就会自豪地说:“眼科医院的特色简单说就是中西医结合,也就是说,西医有的,眼科医院也要有。眼科医院已经有了很多,眼科医院还要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就是祖先传下来的一些东西,也就是中医眼科应该有机地与西医结合起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就如虎添翼,给病人治疗起来有很多招数。”眼科医院在在唐由之和他的团队努力下,不断地发展壮大。

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他桃李满天下,不仅培养了一批研究生,还培养了众多的基层医生。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自己高尚的医德,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做事要先做人”也是唐由之的行为准则。唐由之不仅临床经验丰富,看病效果好,他的教学水平也是出类拔萃的。1958年,北京中医学院刚成立,聘请唐由之代眼科课,他讲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欢迎,经常被列为教学观摩课。以至于40年后,唐由之当年的学生都还保留有上他课的教学笔记。

1978年以后,唐由之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研究生的带教工作,中西医结合是他最大特点。他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所以他在临床上开药方的同时,会耐心地告诉您:“西医的治疗不要断,配上我的中药,您的病会好得快一些。”

他还能娴熟地运用西医检查技术和现代中药药理知识,遣方用药,往往屡见奇效。他给学生的第一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对自己的学生,他经常讲自己在科研和医疗工作中的挫折和教训,不以成绩去掩饰教训。他认为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教训。他还能不断去猎取新知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临床,告诉学生怎么应用到临床。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吸取教训,避免失误。

1995年10月,一个患毕夏氏病的小伙子,在他父母亲的陪同下,表情淡漠地来到诊室。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小伙子已经很胖了。小伙子母亲说:“我们在北京大医院都看遍了,效果不太好,孩子也不想治了,来请唐教授看看,能不能治。”

唐由之仔细看过后,并没有给予开药方,而是跟小伙子聊天,先鼓励他不放弃治疗,给他做思想工作,还告诉他毕夏氏病的特点就是反复发作,一定要有耐心,要坚持治疗。因为当时小伙子的病正属于活动期,前房积脓1毫米,所以唐由之在中药处方中重用了消炎抗病毒的连翘、地丁等药,还特意在处方中重用了虎杖一味药。

当时他的学生是很不理解为什么用这味中药。病人走后,唐由之说:“现代药理研究,虎杖这味药有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如果遇到顽固的眼科炎症时,可以加入虎杖,会有帮助的。”病人在唐由之的鼓励下,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直到病情稳定。一年后打电话回访,得知患者的视力虽没有提高,但病情已经稳定,激素已经停用了,体型也恢复正常了,感谢唐由之的精心治疗。

唐由之对患者如亲人的高尚医德,对知识严肃认真的求学态度,使他的学生感触很深。他的学生清楚地记得一件事:1996年元月29日,陕西一名患者,在唐由之还没来到诊室的时候,就已经等着唐由之了。唐由之就问他:“怎么不舒服了?”患者说:“这几天眼睛有点不舒服。”唐由之就拿着眼底镜,面对面地看了很长时间,把检眼镜交给学生:“你去看看。”学生离患者很远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口味,当时就很反感,皱着眉头,强忍着,拿着检眼镜比划了一下,就出了暗室。唐由之问学生:“你认为是什么病?”学生也不敢肯定,犹豫半天,小声嘟囔了一句:“ 学生觉得他是糖尿病眼底病吧?”因为病人肯定地说他没有糖尿病。唐由之很自信地说:“就是早期的糖尿病眼底病嘛。”病人还是很坚持,说自己没有糖尿病。唐由之笑了:“我给你开几服中药,你再到内科找糖尿病科看看,好吗?”患者走后,唐由之很严肃地对学生说:“今天这个病人是故意让你看的,他的眼底就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改变,你今天就没仔细看吧?眼底有3个血管瘤,周边还有出血,再加上典型的糖尿病口气……”那天这个学生的表现是在唐由之的预料之中。这件事对学生思想触动很大,唐老对学生的影响让这个学生受益匪浅,她在工作中牢记唐老的话,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后来病人说,很感谢唐大夫,那天看过眼科后,在看糖尿病专科被确诊为糖尿病,控制血糖后,眼病也稳定了。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