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3-31  内容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基本情况:

医院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所在地区: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是否医保:医保

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原为内科风湿病组,在名老中医王云翮、张秀华以及现任学科带头人刘维教授等三代风湿专家的努力下,专科现有床位80余张,年住院人数1600余人次,年收入超过5000万,现已成为天津市乃至华北地区集诊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最大的三级甲等中医风湿病临床诊疗基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天津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病燥痹(干燥综合征)全国组长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风湿病专科现形成了一支以博导、硕导为领军,以博士硕士等中坚力量为主体,以中青年骨干主要成员的学术梯队,保证了学科具有强大的发展势头。本学科队伍现有14人,职称结构上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者7人, 40岁至60岁者6人,60岁以上者1人;在学历结构上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7人。形成了一个学科梯队合理,学科队伍整体素质高,协作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学科团队。

历史沿革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原为内科风湿病组,早期在名老中医王云翮带领下提出了和解法治疗痹病等理论方法,认为痹病之所以为痛,是痹阻不通,内外合邪,只有内通其瘀毒,外解其肌表,和解表里,痹病自愈。八九十年代我学科在老中医李秀华、郭庆常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继承王老和解法基础上,对痹病的研究提出了清热解毒思想,认为痹病患者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风寒湿人侵机体,留滞经络,郁久化热为毒,或直接感受热毒之邪,热毒交炽,导致气血壅滞不通,痹阻脉络而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曲伸不利等症。主张以清热解毒为其治疗大法。

承前启后,继承创新

1996年刘维教授赴协和医院进修风湿免疫学,学成回来后成立了中医风湿病科,并逐渐扩大规模成为院内一级科室,这是天津市乃至全国最早的三级甲等中医风湿病专科之一,刘维教授在继承老一辈专家和解法、清热解毒法治疗痹病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古代文献资料,深入探讨痹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痹之为病源自不通,不通则痛,不通原因诸多,单从毒论治,独辟蹊径,提出了“毒痹论”,发展和完善了中医对痹病的认识,指出“毒”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痹病发病的整个过程,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失常导致体内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体内,邪气充盛,败坏形体转化成毒;刘维教授根据其毒痹理论,又扩展、延伸,针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提出了干燥综合征的“虚瘀毒”论,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同时又提出了扶正解毒六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相关课题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等多项奖励。同时,风湿病科在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系统性硬化症、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白塞氏病、结节红斑、纤维肌痛综合征、雷诺氏病、血管炎等结缔组织病方面的研究与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科学发展,硕果累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在注重整理古代医籍文献及近代名老中医经验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后备人才。目前形成了以刘维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王慧、王熠、张磊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力量,形成了以硕博士为主导,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人才培养、管理梯队。 科室在注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经过15年的发展,风湿病科领衔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十一五”攻关、中医药管理局、天津科委、吴阶平医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已获国家级、省部级、卫生局级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参与研究的“从毒虚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评价体系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增效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6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

学科团队

主任医师:

刘维、王慧、杨晓砚、左芳、王伟、郭庆常

副主任医师:

陈伏宇、王熠、刘滨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张磊、刘晓亚、段然、薛斌、蔡悦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