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肿瘤,广东为全球贡献新药新方案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陈立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员团队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该研究成功破解了肿瘤与细菌之间的“对话”机制,首次揭示了细菌抗肿瘤的关键原理,为利用细菌治疗恶性实体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刘陈立团队通过构建一种特殊的合成菌株,发现合成细菌在结肠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上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展现了其治疗肿瘤潜在的靶向性和广谱性。
近年来,广东不断为抗击肿瘤贡献新药新方案。其中,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科研力量强大、高端医疗资源富集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为早日攻克癌症这一人类顽疾提供了重要支持。
广州国际生物岛布局了众多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出不少生力军企业。
全球首个瘤内注射药物广州造
在科研机构领域,广州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个瘤内注射药物普罗仙安(甲苯磺酰胺注射液)获批上市。该药物是全球第一个通过肿瘤体内注射给药的微创靶向消融药物,填补了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介入治疗的空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全球首创质子重离子治疗监测系统临床样机。质子和重离子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放疗尖端技术,能够在对肿瘤进行集中爆破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高端医疗机构为肿瘤防治提供新方案
广州高端医疗机构和高校云集,对于肿瘤的防控与治疗也不断开展科研攻关。在钟南山、姚开泰、曾益新、候凡凡、宋尔卫等在穗医学领域两院院士的带领下,广州诞生了不少治疗肿瘤的新方案。
例如,EB病毒(EBV)感染每年引起约26.5万例新发肿瘤,包括华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团队研发成功EB病毒候选疫苗,并实现转化。凭借这一成果,2024年6月,团队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4年6月,团队《高危EB病毒亚型鉴定、致癌机制与靶向干预》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外,广州各大医院还在乳腺癌、脑胶质瘤、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防控上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各类国家、省、市奖项。
肿瘤创新药疗效战胜全球“药王”
作为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创新突破。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创新药方面,2024年,广州共获批123个新药临床批件,82%为1类新药获批临床批件,创历史新高。
康方药业生产车间
不少产自广州的创新药对治疗癌症已显示出颇佳的治疗效果。康方生物研发的创新药依沃西成为全球首个在单药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显著优于“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K药)的药物。研究显示,在意向治疗人群(ITT)中,依沃西单药相较于K药显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死亡风险,展示出全方位的优异有效性。2023年,K药的全球销售额达250亿美元,如今,疗效更佳的依沃西,市场前景无限。
百济神州研发并上市的抗癌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可用于治疗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胃癌、肺癌、肝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实体瘤。最近,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用于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成人患者获美国FDA批准。此外,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14项适应症,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积极布局mRNA肿瘤疫苗
mRNA疫苗技术也是治疗肿瘤的前沿技术,广州多家科研机构和药企也进行了布局。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巫林平团队正在开发治疗胰腺癌的mRNA疫苗和药物。“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团队想用mRNA这一创新技术,为治疗胰腺癌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目前,团队已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药效验证及动物安全性评价,今年有望将这一治疗性疫苗推上临床。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广州南沙落地EB病毒mRNA治疗性疫苗项目,标志着治疗性鼻咽癌mRNA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发起,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单位的一款针对肺癌mRNA疫苗(ABOR2013)的临床研究项目(IIT)也已启动,旨在评估其在相关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杨耀烨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