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将全面提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国网讯 记者:李哲)2025年2月27日,2025年北京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工作,充分肯定了首都中医药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全面部署了2025年北京中医药重点工作。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增刚在会议上作了报告,介绍了2025年北京中医药重点工作。
他提到,未来北京将全面提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3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10%以上的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的任务目标。加强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指导区域中西医结合平台发展,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建设。
在推进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方面,北京市近日出台多项措施,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
一是落实《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院内制剂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实施中医药高质量研发工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升中医药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改革科研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北京中医药科技资金管理办法》,试点增设护理、基层和中医药创新研发等专项,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三是持续办好地坛等中医药文化节,提升首都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强化中轴线、长城文化带等区域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推进中医医院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
四是落实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部署,实施中医药文旅消费系列行动,推动中医药与文化科普、文创产品、健康生活等深度融合,在各区建设数智中医小屋,打造中医药消费品牌,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五是试点开展中医药探源工程,重点研究道地药材、中医非遗、老字号、学术流派、民族医药及出土文物文献等,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
六是加强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制定《北京中医药传承室站管理办法》,试点实施中医药活态传承示范带教项目,并组织开展第五届首都国医名师、第二届首都名中医、第四届首都中青年名中医评选,推动中医药人才传承与创新。
在加快首都中医药走向世界方面,一是打造中医药国际交流品牌项目。北京市将做好服贸会卫生健康专题中医药主题活动的顶层设计,继续举办“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等品牌会议。同时,提前谋划2026年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统筹推进大会成果落地,并指导各区发挥区域优势,将中医药工作融入“两区”建设。二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国际推广专项。北京市将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课程标准化体系,打造更多原创性、国际性的中医药科普文化产品,并开展数字中医药国际传播,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三是启动中医药海内外聚力工程。北京市将借助海外华侨华人力量,推动首都中医药“走出去”,同时吸引海外优质中医药资源“引进来”,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双向交流与合作。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北京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继续做好地坛等中医药文化节,提升首都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强化中轴线、长城文化带等区域中医药文化建设。
据了解,北京市将落实《首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北京中医药新时代125人才培训项目”,开展中医护理、中药骨干人才培养专项,并试点首批京津冀西学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继续推进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探索中医药发展战略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并试点区属中医医院科技教育人才提升计划。
北京市将持续巩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及殡葬领域腐败乱象等专项治理成果,印发并组织学习《燕京学派医德医风医道读本》,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行为。
北京市将捋顺中医药执法监督职权,健全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中医类诊所等重点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监管,推进中药饮片代煎服务规范化管理,构建良好的中医医疗秩序。 此外,北京市将常态化开展行业安全整治,完善日常安全生产检查机制,规范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中医药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