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西药用药的那些关键交代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医 -

一文看懂,西药用药的那些关键交代

2025-02-20 11:3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与西药打过交道。无论是感冒发烧、头疼脑热,还是治疗慢性疾病,西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很多人在用药时,只是简单地按照医生的嘱咐或药品说明书服用,却对用药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注意事项缺乏深入了解。这不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西药用药的关键交代,帮助大家科学、安全地使用西药。

一、用药前的关键信息

(一)了解药物基本信息

1.药物名称:务必牢记药物的通用名和商品名。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而商品名则是不同药厂对自己产品所起的名字,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可能有多个商品名。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是通用名,泰诺林、百服宁等则是其常见的商品名。了解药物名称,能避免重复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2.适应证:明确药物是用来治疗什么疾病的。每种药物都有特定的适应证,只有对症用药,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比如,阿莫西林是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对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则无效。

3.作用机制:虽然不必像专业人士那样深入研究,但大致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降压药硝苯地平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因此在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等因血管扩张引起的不适症状。

(二)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1.既往病史: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疗效,医生需要根据你的病史调整用药方案。例如,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某些药物的剂量可能需要减少,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加重肝肾负担。

2.过敏史:告知医生自己对哪些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药物过敏反应可轻可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避开你过敏的药物,选择其他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可能存在交叉过敏的药物。

3.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中药等。许多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他汀类降脂药与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合用,可能会增加肌肉损伤的风险。因此,向医生告知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有助于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调整用药方案。

二、用药剂量与时间

(一)准确掌握用药剂量

1.按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剂量服用药物,不得擅自增减剂量。增加剂量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而减少剂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延误病情。例如,治疗癫痫的药物,如果剂量不足,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频繁。

2.注意儿童和老年人剂量:儿童和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与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也有所差异。因此,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剂量通常需要根据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家长和照顾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嘱咐给儿童和老年人用药,切勿自行参照成人剂量给药。

3.正确使用量具:对于一些需要精确量取剂量的药物,如口服液、糖浆等,应使用药品自带的量具或专用的量杯、滴管等,确保剂量准确。例如,给儿童服用退烧药时,如果用量不准确,可能无法有效降温或导致体温过低。

(二)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1.饭前、饭后或空腹服药:药物的服用时间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饭前服药,药物能较快地进入肠道,有利于吸收,如胃黏膜保护药(铝碳酸镁)、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等;饭后服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抗生素(阿奇霉素)等;空腹服药则是指在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服药,一些需要迅速吸收或不受食物影响的药物,如某些降糖药(格列齐特)、驱虫药(阿苯达唑)等,适合空腹服用。

2.定时服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服药,有助于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保证药物的疗效。例如,一天服用 3 次的药物,应尽量每隔 8 小时服用一次;一天服用 2 次的药物,可早晚各服一次,间隔 12 小时左右。不要因为忘记服药而在下一次加倍服用,以免引起药物过量。

三、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口服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1.整片吞服与掰开、研碎服用:大多数片剂和胶囊应整片吞服,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正常释放和吸收。但有些药物,如缓控释制剂,为了保持药物的缓慢、持续释放,严禁掰开或研碎服用;而一些普通片剂,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掰开或研碎服用,但需注意药物的性质和剂型。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不能掰开服用,否则会破坏其控释结构,导致药物迅速释放,引起血压骤降等不良反应;而对乙酰氨基酚片在必要时可以掰开服用。

2.用水送服:口服药物时,应使用适量的温开水送服,一般为 100 - 200 毫升。避免用茶水、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因为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例如,茶水含有茶碱、鞣酸等成分,可能会与某些药物结合,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度;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牛奶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可能会与药物形成难溶性络合物,阻碍药物的吸收。

3.特殊药物的服用姿势:某些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为了避免药物对食管的刺激和损伤,服用时应保持站立或坐直姿势,服药后 30 分钟内不要平卧。

(二)外用药物的使用要点

1.皮肤用药:在涂抹外用皮肤药物前,应先将皮肤清洁干净,擦干水分。然后,取适量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吸收。如果皮肤有破损、溃疡等情况,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疼痛和感染。例如,治疗湿疹的药膏,应涂抹在湿疹部位,避免涂抹到正常皮肤上。

2.眼部用药:使用眼药水或眼药膏时,先洗净双手,头部后仰,眼睛向上看。用手指轻轻拉下眼睑,形成一个小囊袋,将眼药水或眼药膏滴入或挤入囊袋内,然后轻轻闭上眼睛,转动眼球,使药物均匀分布。注意不要将眼药水或眼药膏直接滴在眼球上,以免刺激眼睛。同时,使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避免污染药物。

3.耳部用药:滴耳液主要用于治疗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外耳道炎等。使用前,先将滴耳液温热至接近体温,以免过冷的滴耳液刺激内耳,引起眩晕等不适。患者侧卧,患耳朝上,轻轻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然后将滴耳液滴入耳道内,保持侧卧姿势 5 - 10 分钟,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耳部。

(三)注射药物的相关注意

1.了解注射方式:注射药物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注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吸收速度较慢,常用于胰岛素、疫苗等药物的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内,吸收速度较快,适用于一些刺激性较小的药物;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最快,但风险也相对较高,常用于急救和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治疗。

2.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护理:注射部位应选择皮肤无炎症、硬结、瘢痕的部位,如皮下注射常选择腹部、上臂外侧等部位;肌肉注射常选择臀大肌、三角肌等部位。注射后,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硬结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四、药物不良反应与应对

(一)认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许多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等,都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例如,服用布洛芬可能会出现胃痛、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多样,轻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如青霉素过敏,可在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全身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2.肝肾功能损害:一些药物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例如,某些抗生素、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等,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升高等肝肾功能指标异常。

3.神经系统反应: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失眠、嗜睡、耳鸣、抽搐等。例如,使用某些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可能会导致嗜睡,影响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

(二)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及时停药并就医: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不良反应的症状、出现时间、严重程度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保肝药物、对症治疗等。

2.不要自行处理:在未明确不良反应原因和严重程度之前,不要自行采取措施,如服用其他药物缓解症状或继续服用可疑药物。自行处理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五、药物的储存与保管

(一)正确储存药物

1.温度要求:不同药物对储存温度有不同要求。一般来说,大多数药物应储存在常温(10 - 30℃)下;部分药物需要冷藏(2 - 10℃),如胰岛素、活菌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但要注意避免冻结;还有一些药物需要避光保存,应放在棕色瓶或避光的容器中,如硝普钠、维生素 C 注射液等。

2.湿度要求:药物应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 45% - 75%。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药物受潮、变质,如片剂出现潮解、发霉,胶囊变软、粘连等;湿度过低则可能会使药物干裂、失去药效。因此,不要将药物放在浴室、厨房等潮湿的地方。

(二)妥善保管药物

1.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儿童好奇心强,容易误服药物。因此,应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拿到的高处或锁在专门的药箱中,避免儿童误服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

2.定期清理过期药物:定期检查家中的药物,及时清理过期药物。过期药物不仅药效降低,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服用过期药物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不要随意丢弃过期药物,应按照当地的药品回收规定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3.西药用药涉及诸多关键环节,从用药前的了解和告知,到用药剂量、时间、方法的正确掌握,再到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应对,以及药物的储存与保管,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西药用药知识,科学、合理地使用西药,让药物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作者:叶侃倜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王瑞芳】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医肿瘤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致力于促进中医肿瘤学术思想落地生根,宣传肿瘤行业最新资讯动态,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多维度落地帮扶,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

投稿邮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