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针刺作用相似?疗效是否能用严格的临床研究来评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医 -

“真”“假”针刺作用相似?疗效是否能用严格的临床研究来评价?

2024-12-17 16: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景向红

目前,针灸已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其国际传播历经了好奇、验证、接受到主动研究这一过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关注热点和研究特色,反映了针灸海外“本土化”的发展历程。但在此过程中,也对中医针灸提出了问题和挑战,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针灸的未来发展。

针灸的国际传播和应用,亟须回答三个问题:

针灸疗效是否能用严格的临床研究来评价?针灸的疗效如何?针灸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针对此三个问题,国内和国际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真”“假”针刺作用相似?

“真”“假”针刺的疗效和患者的疼痛状态有关;针刺疗效和对照组设置有关

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首次举行针灸“共识听证会”,根据当时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证据,专家委员会认为,针灸治疗一些疾病确实有效,并建议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此后联邦基金开始投入针灸科研。2001年,德国的保险公司组织开展了针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腰痛和慢性骨关节炎疼痛等4类疼痛的大规模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上,在全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虽然肯定了针刺的明确疗效,但由于假针刺也有明显疗效,因此对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如穴位的选择、配穴方法、针刺手法等提出了严重质疑。 

中国针灸界瞬间面临对“真针刺和假针刺为何作用相似”进行合理解释的压力,尤其是穴位是否存在的质疑。于是,国内学者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和医者揣穴的实践经验,提出“穴位敏化”理论,后期也证明了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相关的穴位会出现感觉异变、位域扩大、形态改变以及局部微环境的改变等特征,证实了穴位的动态表现。哈佛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也采用单病例荟萃分析评价了上述德国的临床研究的结果,共纳入了29个临床试验的20827例患者,并进行了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针刺治疗疼痛持久有效,但针刺疗效因不同的对照组设计,其效应量不同。和不针刺对照组表现出大的效应量,而和刺入型假针刺对照组时,则为小的效应量。表明针刺疗效和对照组有关。2017年,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疼痛状态的肌纤维痛患者,痛阈高者采用真针刺效果好,而痛阈低者采用假针刺疗效好,说明了真假针刺的疗效和患者的疼痛状态有关。

穴位是什么?

NIH设立项目开展腧穴本体研究,探索腧穴对靶器官的调控规律

2018年,NIH补充和整合医学中心主任海伦·朗之万(Helene Langevin)发表了题为《穴位是什么?这一问题是研究针灸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019年,NIH对“穴位相关问题”进行全球范围的意见征集。2023年,立项了“腧穴解剖生理数据库和知识库”项目,由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学者主持完成,旨在建立和持续更新穴位知识库和数据库并共享。NIH设立了该项目的考核目标:前2年开展腧穴本体研究,使用东西方的腧穴命名系统和腧穴的解剖描述确定腧穴术语。开发穴位图谱,包含人类和动物穴位的3D图谱,明确穴位与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形成影像学数据图谱。后3年开展穴位数据库系统开发,将穴位图谱和知识库与现有的生理数据库整合,包括相关生理数据库的确定和开发,如“刺激外周调整机体功能(SPARC)计划数据、创新神经技术的脑研究计划数据(Brain)以及人类生物分子图谱计划(HuBMAP)等;将生理数据库整合到已开发的穴位图谱或资源库;开发数据搜索、分析、本体查询、数据挖掘一体化的数据库系统。

其中的SPARC计划,聚焦支配调节靶器官的神经联系以及如何精准调控靶器官功能的刺激参数,这些外周神经与组织器官联系的数据将推动探索腧穴对靶器官的调控规律。如今,这一计划已经进入尾声,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多家企业参与,其研究结果将对中医针灸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对来说,目前国内关于穴位数据库的研究比较分散,数据缺乏共享,急需借用信息科学技术,深入开展研究。

面对挑战怎么办?

从学科基本科学问题等入手,推动针灸医学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际针刺临床研究成果的发表,国内迅速组织了针刺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志顺团队于2016年在《内科年鉴》发表的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报告,2017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力回应了假针刺的问题,还用严格的临床试验不断证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并带动我国学者陆续对针刺缓解偏头痛、心绞痛、膝骨关节炎等展开临床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

2022年2月,中国科学家为主、联合全球多学科专家开展的系列研究以《针灸研究的现状、问题、共识和方向》为题登上《英国医学杂志》,该系列论文对目前大量的针灸临床研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提升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全球专家共识,受到广泛关注。5月,美国《时代周刊》基于此研究数据,发表了题为《为什么针灸正在成为主流医学》的文章,极大提高了针灸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在传统针灸理论研究、临床应用、数据积累及利用现代科学原理解读中医针灸等方面积淀深厚,但国际针灸的发展让我们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深入思考如何推动针灸医学的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梳理针灸原创理论,提出学科基本科学问题,形成针灸学术共识;用现代科学语言和客观数据表达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构建开放、自洽的现代针灸理论体系;吸引多学科人才融合创新,开辟针灸临床-基础-临床转化的新局面;创立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理论体系,引领针灸学对现代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的原创性贡献。

【责任编辑:李哲】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医肿瘤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致力于促进中医肿瘤学术思想落地生根,宣传肿瘤行业最新资讯动态,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多维度落地帮扶,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

投稿邮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