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医 -

詹启敏

2024-12-10 14:07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不惑之年“重启”人生

都说四十不惑。正是在不惑之年,詹启敏坚定地选择“重启”人生。

2002年,43岁的詹启敏决定放弃美国匹兹堡大学终身副教授一职,归国担任我国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彼时,获得美国的终身教职意味着学界对其专业能力和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以及能在不受外部干扰情况下进行学术研究的自由。很多学者都以“获得终身教职”为职业生涯的重要目标。

“站在太平洋的彼岸,看见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会有一种非常激动的心情。”詹启敏回忆,那时,“我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回去参加国家的建设,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本领、技能,为祖国的强大和发展做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2002年至今,詹启敏投身于我国分子肿瘤学事业,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并于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肿瘤研究及医学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决中国高发肿瘤,只能靠中国人

詹启敏经常将医疗工作者比喻为“在冰山下潜泳的人”。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所了解的疾病及治疗方法就像海面上漂浮的冰山一角,而对海面之下那90%的“冰山”,我们远未猜出它的形状。

詹启敏坦言:“尽管我们很努力地去研制新方法、新技术,但远远不能满足疾病防治的需求。但反过来讲,这些需求又激励着广大医疗工作者不断开展科学研究、攻坚克难,来探索水面下的冰山。”

而这,正是詹启敏所做的工作。他所探索的,是不被西方国家重视、却在我国高发的肿瘤——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每年食管癌平均死亡数约为15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在不同国家,食管癌的亚型并不相同:我国以鳞癌为主,欧美国家以腺癌为主。而不同亚型治疗策略也不同。“西方国家是不可能花很大精力与金钱去研究鳞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詹启敏说,“所以这个我们必须自己解决。”

多年来,詹启敏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食管鳞癌发病机制研究,多次实现国际上的率先发现。今年,在他和团队发表的文章中,把食管鳞癌分成四个亚型,第一次在国际上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提出了临床分型,将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希望通过不断深化研究,找到较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鳞癌的方法,形成适合国人的诊疗指南,帮助更多病患。”对未来的路,詹启敏充满希冀。

年轻人要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一个优秀的医者应该有两个翅膀,一个是精湛的医术,另一个是厚重的人文情怀。”这是詹启敏送给即将走向医疗岗位医学生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医学是科学,但人文才是医学的初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面临的问题。对于年轻人的困惑,詹启敏总是不吝分享。而在身边人眼中,他总是“儒雅”的:眉眼间淡淡的笑意,语气温和,从不发火。而对于年轻人的“拧巴”、焦虑,他更是理解中带着期许:“今天的年轻人在社会上面临的问题已大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希望他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脑子里有清晰的目标,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来对待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有目标、有信心、坚持不懈,一定能达到所期望的彼岸。”

【责任编辑:李哲】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医肿瘤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致力于促进中医肿瘤学术思想落地生根,宣传肿瘤行业最新资讯动态,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多维度落地帮扶,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

投稿邮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