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问题,分析在理念上的契合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挑战。中医药文化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难度,特别是对于非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学生。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适配性、创新性、整合性、文化差异与接受度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还强调了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最终,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工程,实现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力。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适配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和谐平衡、济世救人”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措施,以期解决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中医药文化传承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等。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如何评估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力图为中医药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 中医药文化概述
1、中医药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指以中医药学为基础,融合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等元素,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包含了中医药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术,还涵盖了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密切联系。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以及“大医精诚”的道德观等方面。
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在2005年提出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这一定义强调了中医药文化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其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丰富,它不仅包含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还包括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的整体理解。中医药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通过调和阴阳、五行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此外,中医药文化还强调医者的道德修养,倡导“医者仁心”,即医者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2、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础。随后,历代医家不断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补充和发展,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等,都是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药文化不仅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中医药文化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谋而合。
进入现代社会,中医药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文化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例如,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3、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与作用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传授: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价值塑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情感培育: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培养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值引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思想启蒙:大学阶段是在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文化传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社会适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自我修养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道德规范。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在价值引领、思想启蒙、文化传承、社会适应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1、增强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文化认同感提升:通过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据调查数据显示,开设中医药文化相关课程,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普遍得到提升。
文化传承意识强化:中医药文化的融入不仅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一项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他们对传承中华文化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
2、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和谐平衡、济世救人”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不谋而合,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观念的内化: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例如,中医药文化中的“大医精诚”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相呼应,通过具体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些价值观。
道德行为的引导:中医药文化中强调的医者道德修养,如“医者仁心”,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实践教学显示,通过中医药文化教学,超过8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五、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措施
1、课程内容的融合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根据实践教学显示,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存在多个契合点,这些契合点为课程内容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中医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中医药的哲学基础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存在相通之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将这些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如通过中医的“整体观”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念,以此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中医药的精气学说强调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人体是由精气构成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有相似之处。又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中医药的阴阳五行学说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相吻合。在中医药文化中,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辨证施治和药物配伍上。例如,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以指导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革命和改革中,强调通过实践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医学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中医药文化中的“仁、和、精、诚”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课程内容中,可以结合中医药文化中的具体案例,如古代名医的医德故事,来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使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医药事业发展历史经验与“四史”教育的结合: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通过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发展融入“四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认同感,同时强化中医药文化自信。
2、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提高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法:通过中医药文化中的具体案例,如名医故事、经典医案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场景和医疗实践,使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开放课程,以及线下的实践活动,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3、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和相关教育政策,以下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专业培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
交流合作: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中医药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师资授课、临床带教的激励机制,将授课、带教情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有力支持。
六、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尽管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念上存在契合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抽象的中医药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仍是一个挑战。
教学内容的适配性:中医药文化中的许多概念,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对于非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因此,如何将这些概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相适配,使其既保持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又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随着时代进步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未能充分展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如何评估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是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整合性:中医药文化的教学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构建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此外,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平台,来辅助教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文化差异与接受度问题
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挑战是文化代沟和学生的接受度问题。中医药文化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一部分成长于现代文明语境中的当代学生对这一文化了解不深,甚至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学生认知差异: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接受程度不同。一些学生可能对中医药文化持开放态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由于缺乏了解而持怀疑或拒绝态度。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度,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差异的弥合: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如强调中医药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实践价值,以弥合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估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需要考虑学生的态度变化、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行为改变等多个维度。如何设计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体系,以准确反映教学效果,是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论与实践脱节、文化差异与接受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体系,以实现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
七、总结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措施,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历史发展以及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融合路径,包括课程内容的融合、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课程内容融合的成效:课程内容的融合是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通过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中医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医学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历史经验与“四史”教育的结合,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立体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也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和空间。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确保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实施的保障。通过专业培训、交流合作、激励机制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尽管中医药文化的融入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文化差异与接受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教学内容的适配性调整、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以及学生认知差异的考虑等,以期实现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逐步完善融合措施,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 谢锦荣 刘小江 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