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专家齐聚广州,畅谈精准医学发展
9月20日至22日,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第六届精准医学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院士专家围绕精准医学发展作了交流探讨。
本次论坛大会共设立43场专业活动,涉及精准医学前沿分享、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政策宣讲、成果转化、产业融资、科学普及等多个领域,深度透视中国精准医学发展,全方位为生命健康科技和产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权威指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论坛由《百家争鸣》主题论坛+《科学头脑风暴》主题论坛组成。其中《百家争鸣》主题论坛以“创新精准医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1位院士围绕新时代精准医学科学前沿战略及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与临床应用作深入探讨;在《科学头脑风暴》主题论坛,院士专家们围绕近年来多组学技术研究、分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临床研究等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基础研究、重大疾病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取得的重大前沿进展、应用及成果推广展开深入探讨,从不同行业界别的角度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建议,指引精准医学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在《驱动食管癌前病变演进的基因组改变》学术报告中提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我国肿瘤患者不断增加。“由于大多数肿瘤起病隐匿,我国肿瘤患者早诊率低、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目前亟需研发有效、经济、操作性强的肿瘤早诊早治的检测技术,以实现降低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总体目标。”林东昕说道。本次报告揭示了人体正常细胞基因组变异模式(Nature)以及人体食管癌变过程体内微环境动态改变机制(Cancer Cell)的基础上,对驱动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癌变的基因组突变的进一步系统性解析,介绍了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影响食管癌病变的重要因素。
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同时迎来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在《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报告中介绍,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面对的是中国人群的十大疾病所对应的器官开展相应的蛋白质组研究,立足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从大科学到小科学再到大科学循环的螺旋式发展。目前,他们研究团队在一个胆固醇代谢重编程的重大发现当中,蛋白质组学发现了胆固醇代谢的重编程并证明其中的一个分子具有靶向治疗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已在《自然》杂志发表。贺福初希望能够将这样的基础性成果用于未来的肿瘤诊断和治疗,他认为,这个实践表明: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时代已经开启。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在《肿瘤诊疗与分子医学》报告中也指出,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基于核酸适体的分子分型策略,实现了个性化治疗。他强调,精准诊疗的发展依赖于对疾病多参数表征的深入解析,预示着分子医学与临床研究型医院将共同引领健康中国时代的新纪元。
论坛现场还为2023年度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及个人成果进行了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