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发展 “健康圈”不断扩大
保定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市域外到该市就医人数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协同发展“健康圈”不断扩大
近日,国际医疗基地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项目正在施工中。 本报通讯员 宋歌摄
本报记者 徐华
今年上半年,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诊疗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9.86%,域外群众就诊率增长16.03%;保定市第二医院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深入合作,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派驻专家27位,外地患者来保定就医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8.88%;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签订共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分中心的框架协议,围绕孤独症、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等疾病,搭建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保定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不断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生命健康之都。
加强区域医疗合作
——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您下周还来吗?”“我们每周六都在这儿出诊,保证你的治疗不间断。”9月8日,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门诊,眼病患者闫桂英听到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专家张永鹏的回答后,心里踏实了。
“在家门口就能让这么好的专家给看病,真好!”闫桂英说,她今年80岁了,孩子总想带她去北京看眼疾,但她腿脚不好,实在不愿意来回折腾。
8月22日,北京同仁医院医联体医院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揭牌。北京同仁医院选派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开展临床诊疗、学科建设等技术援助活动,让像闫桂英这样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近年来,保定市不断加强京保区域医疗合作,积极引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保定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推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2015年,保定市儿童医院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京保两院实行专家、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管理“六共享”,实现病区诊疗规范、救治水平同质化,干细胞移植科、肿瘤外科接收外地患儿占比超80%。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充分发挥北京专家一专多能优势,推进文化、技术、服务、品牌“四同质”建设,医疗业务数据呈良性、稳定、可持续增长。
强化市级医疗机构对接合作,积极扩容优质医疗资源。保定市突出错位发展,专科引领,围绕肿瘤、耳鼻咽喉、中医、康复等对接北京优势专科资源,形成与北京合作的特色专科医疗集群。目前,该市10所市属和3所驻保省属医疗机构均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等在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新院区。
引导县级医疗机构与京津医疗机构对接合作,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今年3月,高碑店市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心血管学术及科研专业指导、进修培训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疑难患者转诊等方面开展合作,北京阜外医院每周派专家开展门诊和手术指导等工作。今年5月,清苑区人民医院与天津肿瘤医院签订《恶性肿瘤防治网络建设合作医院肿瘤学科共建战略协议书》,双方围绕癌症防治、重点人群健康筛查、肿瘤防治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专家指导、人员进修学习等合作。
截至目前,保定市各县(市、区)与京津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59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23项,京津派驻专家1.58万人次,诊疗患者22.9万人次,指导手术1.6万例,与京津开展远程医疗协作3.6万余例。
随着京津冀医疗协同向纵深发展,协同发展的“健康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老百姓能够就近看病、尽快手术、快速康复,大大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自2021年以来,异地医保资金流入保定市的金额和市域外到保定市就医人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中,2023年,市域外参保人员来保定市就医购药直接结算232.33万人次(其中京津地区32.8万人次),流入资金20.86亿元。今年上半年,市域外参保人员到保定市就医购药直接结算达194.05万人次。
创建一批区域医疗中心
——提供优质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
9月9日,在国际医疗基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外部装饰工作。
“这个项目总投资26.3亿元,主要建设内科楼、外科楼、学术交流中心、感染楼等,可提供床位1000张。预计项目建成3至5年后,该院在儿童疾病预防、诊疗、科研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将与北京儿童医院达到同一水平,成为国内高水平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儿童健康医疗事业新高地。”该项目负责人于琦说,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轻钢龙骨和隔断龙骨搭建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整体检核进度已达64.57%。
从2021年开始,保定市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医疗卫生功能疏解、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全面推进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据国际医疗基地管委会招商合作中心负责人刘庆介绍,国际医疗基地立足保定、辐射华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通过建立分院、托管等多种模式,创建一批区域医疗中心,打造高端医疗服务品牌,全面提升保定市健康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为保定市和京津冀区域提供优质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
目前,总投资31.4亿元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二次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总投资26.5亿元的北京同仁医院保定医院,已完成概念性方案设计;投资38亿元的北大肿瘤医院保定医院,已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在准备资料办理施工许可证;配套酒店、京津冀健康谷、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正在持续推进……国际医疗基地雏形已现。
同时,该市还积极发展细胞与基因诊疗、现代中医药、智慧医疗等,打造生命健康经济的典范区;加强高能级实验室、科研中心等建设,打造生命科学前沿策源地;推动高层次学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打造医疗创新人才培养地;探索医学超算中心、大数据诊疗等,打造数字医疗先行区;建设康养公寓、医养综合体等,打造健康养生目的地。
打造北方区域性康复医疗基地
——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腿站直,慢慢往前走。”9月9日,在保定市康复医院的康复大厅,康复治疗师张罡星正在指导一位姓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从最初的不能坐、不能站,到现在可以利用拐杖缓慢行走,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里的大夫很专业,我跟着他们好好锻炼,争取早点康复!”这位患者说。
“包大叔恢复得这么快,除了他积极配合训练外,还得益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专家为他量身定制的康复治疗方案。”张罡星说。
据保定市康复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18日该院正式成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选派优秀康复领域专家来到该院,帮助他们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目前,该院的康复医学科门诊量、住院量显著提升。
这是保定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保定市强力推进康复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北方区域性康复医疗基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去年12月1日,保定市政府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康复医院转型、实施康复人才培育工程以及康复医疗业务合作、科研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该市康复医疗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据保定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以市康复医院、市中医康复医院为依托,持续加深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交流合作,聚焦专业特色优势,加强康复基础建设,改善康复空间环境,实施康复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全市康复医疗服务水平。
保定市加快实施康复人才培育工程,引进京津地区康复领军人才,持续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数量,提高康复医疗队伍素质。持续推进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建立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训机制,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医疗机构中的康复医疗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同时,加强康复医学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强化康复早期介入,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保定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将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目前,各市直、驻保定省直医疗机构正在开展康复医学科与神经内外科、骨科、产科等临床相关学科合作,推进多学科门诊建设和临床融合工作,让群众享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