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医 -

林丽珠

2024-09-04 15:4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奇迹不会凭空出现,要通过奋斗者的实干创造,没有捷径。为展现广东实干奋斗者的风采,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即日起推出“奋斗出新彩实干创未来”全媒体报道,讲述各部门、各条线、各行业勇于创新、实干敢干、锐意进取的奋进故事,鼓励南粤大地形成一股以实干笃定前行的良好风气,凝聚起砥砺实干再出发的磅礴力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广州报道

“肿瘤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反应,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患者的机体功能。在此过程中,如何发挥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重塑机体平衡、提高耐受性、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在提高5年生存率的同时,让中晚期患者也能够活得更好、更有质量、更有尊严,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8月尾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史馆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见到了刚刚获评2024年“最美医生”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广中医一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

短发、干练、笑声爽朗。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对话中,这位曾参与创建国内最早中医肿瘤专科、医治患者超10万人次、主持和参与肿瘤新药研发项目近100项的“最美医生”,与记者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因开展临床研究难度大,且缺乏相对应的疗效评价体系,围绕中医药抗肿瘤存在着不同的声音。采访中,林丽珠也坦言,中医肿瘤学作为一个在过去40年间才逐步实现“从0到1”的成熟学科,其发展的确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才能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们正尝试将AI等现代技术应用在中医诊疗过程之中,包括借助AI图像识别、大数据挖掘等功能,建立起相应疾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慢病管理系统等。”林丽珠表示,未来推动医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也将为中医肿瘤学带来新的发展。

以中医方案实现中晚期患者全程管理

面对肿瘤这一大多数人认知中的“西医概念”,“中医能做什么?”是林丽珠在38年临床研究工作中时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肿瘤’这个词确实是西医的概念,但其实在许多中医古籍中也记载有相似病症,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在肠胃中形成的各类‘积聚’,还讲到其成因、症状、预后及诊断,两者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应用,就是要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持续吸纳现代医学成就,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病人解决更多的痛苦。”林丽珠说。

在中西医结合开展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中医具体扮演了什么角色?

林丽珠表示,肿瘤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反应,在使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西医治疗手段针对性解决局部病灶的基础上,中医可以进一步关注患者的主观感觉及整体机能,还会考虑精神、情绪、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帮助患者重塑机体平衡、提高耐受性、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通过中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放化疗产生的副反应,实现中晚期患者的全程管理,是林丽珠提到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对中晚期患者而言,我们在战略上要非常清晰,既然难以治愈,就要让患者在‘带瘤生存’的过程中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有质量,也活得更有尊严”。

中晚期患者的全程管理体现在很多关键环节。林丽珠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从临床实践效果看,中药治疗手段已经能够在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症状,协同中晚期患者放化疗效果,以及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缓解多种治疗副反应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林丽珠表示,除了能够实现对中晚期患者的全程管理外,中医在治未病领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现在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很多人因为发现肺结节而感到恐慌。实际上肺结节95%以上都是良性的,恶性的大部分也是处于发展早期的原位癌,如果机体抵抗力足够强,是可以不再演变恶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进行治疗。”

据悉,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林丽珠所在的广中医一院肿瘤中心历经近四十年发展,已牵头开展各级课题四十多项,其中有关肺癌的研究,总结性地提出“益气除痰法”为治疗肺癌的核心诊法,已被证明在老年患者、化疗后的维持治疗、靶向药物的减毒增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肿瘤中心还研发创制国内第一个肺癌中成药鹤蟾片,以及益肺散结丸、清金得生片、参慈扶正颗粒、金花解毒搽剂等院内制剂供临床使用。

值得期待的是,聊起最近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林丽珠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最近我们也承担了科技部‘十四五’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中药治疗肺结节的优势。可以很开心地告诉大家,目前该项研究已完成入组,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临床试验的结果。”

中药现代化发展关注医工交叉融合趋势

在见到林丽珠之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曾在知网上搜索过与中医肿瘤学相关的参考文献。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知网上直接输入“肿瘤”这一关键词可以搜到152.78万篇中文文献,而把关键词更换为“中医肿瘤”后,知网搜索显示的各类中文文献数量骤降至3200余篇。

如果把时间轴拉回林丽珠刚刚入行的38年前,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小。

“这真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我刚毕业的时候,学校图书馆里只有两个书架摆有肿瘤专科的书籍,治疗手段非常少,有效的药物也非常少,大家都是‘谈癌色变’。”回忆起刚刚入行的经历,林丽珠坦言,中医肿瘤专科完成“从0到1”的建设的确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说实话,当时我的信心也不是很足,但周老(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非常坚定,有信念。我跟着周老出门诊,看到了病人的需求,看到了中医药的疗效,才慢慢建立了信心。最终,我们通过治疗一个个病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逐步把中医肿瘤专科建了起来。”林丽珠回忆。

回顾过去38年的临床研究工作,林丽珠把所有经验浓缩为“认真”二字,这也是她对后来者的寄语,“这个学科太难了,太复杂了,既要有很好的中医基础,又要具备能够快速学习吸纳现代医学技术的能力。但事情是干出来的,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两个字。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也只有认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你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才有可能最终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如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全国多地已陆续建立中医肿瘤专科,中医肿瘤理论学术体系和辨治方法也逐步成型。未来,中医肿瘤学发展还有哪些新的趋势值得期待?

林丽珠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团队正尝试将AI等现代化技术应用在中医诊疗过程之中,包括借助AI图像识别、大数据挖掘等功能,对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逐步建立起相应疾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慢病管理系统,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林丽珠表示,未来,进一步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实现医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关键路径之一,也将为中医肿瘤学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方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进一步加快新药研究进度,提高新药转化效率,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也对得起这份责任”。

【责任编辑:李哲】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医肿瘤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致力于促进中医肿瘤学术思想落地生根,宣传肿瘤行业最新资讯动态,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多维度落地帮扶,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

投稿邮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