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涛教授:中西结合,注重防治,共筑肾脏健康防线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肾脏疾病的防治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糖尿病肾病,因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和较高的危害程度,成为了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点与难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在杨洪涛教授的带领下,在肾脏疾病的防治领域深耕不辍,取得了诸多成就。医路肾康有幸邀请到杨洪涛教授,与我们分享他在肾脏疾病防治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
01
据悉,为提高广大群众对于肾脏疾病的认知,2022年您的工作室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在肾脏疾病科普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杨洪涛教授:对于肾脏疾病的防治,除了精准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外,科普教育也至关重要。我们科室在2021年入选天津市科普基地,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性肾脏病防治科普基地。2022年,我们入选了首批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多年来,科室坚持在世界肾脏日等重要的健康日举办科普讲座、健康咨询活动,并且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开展肾病知识的科普宣传。
例如,2023年世界肾脏日,我参与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举办的“中西医联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直播讲座。今年春节期间,我在人民网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推出的《名医话养生健康过大年》活动,分享了题为《养生别忘养肾》的科普知识。
通过这些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活动,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肾脏疾病的认识,实现科学防治,进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02
您所带领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名医辈出,底蕴深厚。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科室的特色是什么?在医疗、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杨洪涛教授:目前,我院肾病科由肾病专病门诊、普通病房、腹膜透析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组成,共开放床位100张,年门诊量达13万人次。学科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肾脏病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也是天津市慢性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科依托首批全国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天津市名中医等建设项目,培养了一支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高水平临床人才队伍。
近年来,科室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集医、教、研于一体,且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致力于肾病的预防、治疗与研究。在治疗方面注重运用中医药的优势疗法,例如在结肠透析等基础上,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我科的腹膜透析中心被认定为首批“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也是全国腹膜透析标准化操作的实地培训基地,并入选全国十大腹膜透析中心。我们科室长期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有800余人。2015年,我科牵头成立“全国中医腹膜透析联盟”,将中医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技术推广至全国近80家医院,服务能力覆盖内蒙古、山西、河北、青海、吉林等十余个省、自治区、市。2022年,我科牵头成立“天津市中医肾病专科联盟”,目前已有联盟单位17家,主要围绕常见多发肾病,向成员单位培训推广规范的诊疗方案,促进其临床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我科的血液透析中心成立于1992年,长期开展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等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随访的血液透析患者近200人,同时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危重透析患者的治疗。
在科研方面,我们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肾脏组织生物学实验室。近年来,我们承担了“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3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课题1项,以及天津市、局级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6项。我们牵头或参与了10余项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指南、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制定/修订,推动了肾脏病诊疗的规范化。
03
针对糖尿病肾病,您提出“温通肾络、化瘀消癥”的治疗方法。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该疗法。另外,请谈谈“温通肾络、化瘀消癥”如何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相结合?
杨洪涛教授: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主要的病因是阴虚燥热,病久损伤肾络,从而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肾病为五脏气血阴阳亏损,脾失健运,肾失封藏,三焦气化障碍,水液输布失常,从而导致痰湿血瘀互结,肾络瘀阻,浊毒蓄积,日久成为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我们认为,本病的核心病理改变为“肾络瘀阻”。一方面,肾阳亏损,寒凝肾络,肾络气血郁闭,可以通过温肾之阳气来通肾络;另一方面,瘀血内停,阻碍肾之气化,瘀血、水湿、浊毒等实邪层层纠缠,日久形成癥积——这是糖尿病肾病的一大病理特征,因此需要破肾之癥积。总而言之,应以“温通肾络、化瘀消癥”为治疗大法,标本兼治,使邪去正安,从而起到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疾病恶化的作用。
“温通肾络、化瘀消癥”疗法,本身就是在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下形成的。中医的“癥积”与现代病理中的“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等理论相契合,现代研究也证实活血化瘀类以及软坚散结类中药等能够有效缓解肾小球硬化以及间质纤维化。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肾络瘀阻”程度,也就是肾小球硬化的不同分级和肾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等,在“温通肾络、化瘀消癥”的中医治疗原则下,个性化地调整药物及剂量。此外,在降糖、降尿蛋白、保护肾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配合以“温通肾络、化瘀消癥”的中医治疗,能对西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04
近年来,多部指南、共识推荐黄葵胶囊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黄葵胶囊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如何?
杨洪涛教授:黄葵胶囊的主要成分来源于黄蜀葵花的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中医有云“湿热不除,蛋白难消”,这充分说明了湿热在蛋白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湿热证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始终,而黄葵胶囊正是有效治疗湿热证的代表,因此成为临床上治疗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黄葵胶囊在减轻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病理改变、抑制肾脏的炎症反应、保护足细胞、延缓肾小球硬化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该药物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
早在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陈香美院士牵头开展了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黄葵胶囊组和西药联合治疗组24 h尿蛋白下降率均高于氯沙坦组。2013年,“治疗慢性肾脏病创新药物黄葵胶囊Ⅳ期临床研究”经过科技部批准立项,在“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课题中,证实了黄葵胶囊可降低尿蛋白、维持肾功能稳定。之后,针对黄葵胶囊,陆陆续续开展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权威SCI期刊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糖尿病权威期刊上,证实了黄葵胶囊与厄贝沙坦疗效相当且更具优势,两者联用疗效更加显著,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
目前,黄葵胶囊已经在一些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中被推荐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例如《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由此可见,黄葵胶囊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凿。
05
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您认为有哪些难题有待攻克?对此,您有哪些建议及期待?
杨洪涛教授:虽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就西药而言,一线治疗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显性蛋白尿和肾功能的持续恶化,且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新型降糖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并延缓肾功能衰退,但是其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此可见,西药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且对水肿、乏力等症状改善效果欠佳。中医药在改善这些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减轻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尽管中西医采用多重干预,迄今为止仍难以完全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方面,应秉承“治未病”的理念。在疾病未发生时进行预防,即“未病先防”,在存在危险因素但未患病的阶段,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但尚未进展至糖尿病肾病,以及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应积极干预,延缓疾病的发展。在发展至显性蛋白尿阶段,应做到“既病防变”,针对蛋白尿、高血压等进行积极治疗,延缓蛋白尿增多及肾功能恶化。
文字来源:医路肾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