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医 -

张伯礼: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4-05-22 14:10

来源:科学与大健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医药现代化是时代使命。一个传统的学科领域,与现代科学技术交汇融合,开拓出一条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引领了健康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月9日,在中国天津召开的“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伯礼作了题为《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

5月9日,在于中国天津召开的“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伯礼作了题为《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

士力/供图

他追忆,中医药现代化于1996年启动,即将迎来三十年。“十年前,根据科技部有关领导的要求,我组织全国专家共同编纂了《中药现代化二十年(1996-2015)》,肯定了传统的学科领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汇融合。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产业,一直在拥抱现代科技。而现代数字赋能也不会落下。同时,今年四月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三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三十年的编写工作。”

张伯礼院士从数智赋能循证中医药学发展、数智赋能“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作用机制、数智赋能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科学性。

他强调,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结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对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他阐述:数智赋能循证中医药学发展。中医药最重要的还是临床疗效。世界卫生组织上个世纪末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简单来说,世界要接受中医药,因为中医药有效。但是,有效得拿出证据来,证据的研究方法要科学。

“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不断增长,但质量总体上不高。这是十五年前我们做的一个循证研究,也是中医药领域第一个大规模的临床循证研究,中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药是组分中药,组效关系都比较清楚,是一个上市的药。”张伯礼举例进行佐证,通过继续研究我们发现它还有保护斑块作用,可以使斑块组织变得致密,同时对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活化、释放作用和阿司匹林相似。为此申请了一个国家重大项目,组织了全国多个省市88家医院,纳入3500余位心肌梗死患者,和阿司匹林平行对照,以死亡和再梗为评价指标,随访37个月两者疗效相当,中药的优势在于对阿司匹林已经产生抵抗的患者依然有效。

“继续后面的研究发现可以防止左心室重构,有预防心衰的作用。现在,这个药已经做成大品种药,年销售额超过十个亿。”张伯礼说。

“去年年底,阜外医院牵头做了一个研究,也是治疗心肌梗死。特别是在西医标准化方案基础之上加载中药通心络胶囊,发现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6%,心源性死亡风险降低30%,随访一年两个数分别是36%和27%,这个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个西医天花板级的标准化方案,加了中医治疗效果提高了近30%。所以,这个结果让人信服。”张伯礼说,这说明我们用循证评价的方法评价中医的疗效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把研究收集起来也是关键,因此要建立智能化数据库。  

张伯礼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产业,如何助力全国中医药产业融入快速发展、借助当前人工智能平台和新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任重道远!

梓涵/ 摄影

谈到中药走向世界问题,张伯礼院士深有感触地表示:20年来,通过复方丹参滴丸进军国际市场这个过程,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区域的监管、法规、技术要求,比较各国法规异同,结合产品自身特点,探索现代中药以不同身份注册申报路径,目前已在40余个国家/地区 ,获得500余个注册批件;组建了“中医药世界联盟”,引领中药走向国际。

“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每一步都要经历,让大家互相交叉,互相理解,互相认同。”言为心声,曙光绽现。经历数年间的种种曲折后,张伯礼院士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充满信心。

张伯礼坦言,我们承担三个973项目,就是要把中药从古老的树根草皮变成药效物质清楚、作用机制清楚的组分中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把它进行重新的配比。

现在提出中药智能制造,仅中药生产线全国就有两万多条。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基本就实现了机械化、电子化。时下数字制药、智慧制药刚刚起步,遇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如何把中药制造结合起来?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天士力滴丸最早是用壶来滴,后面慢慢变了,到现在第五代冷冻滴液,这就是一步步进步;正大青春宝的自动化制造车间,去年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张伯礼院士再次举例生动介绍,构建智能制造核心体系促进制造业升级,他们一边研究,一边推广,一边培养人才。同时,在全国建了几十条生产线。

作为直辖市,天津市如何率先实现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创新工程?张伯礼院士建议:一是构建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创新核心技术体系, 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包,全要素提升卫药品牌中成药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培育中药创新产业,建成数字化生产线10-15条,提升中药产业规模;三是培育市场价值大的中药大品种群,单品销售额超10亿元品种达10个以上,实现5亿元品种数量增长50%以上。这是新质生产力创新工程主要的研究目标。

众心齐,泰山移。“我们在第三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来,要把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后的重点,助力全国中医药产业融入快速发展、借助当前人工智能平台和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任重道远!大家一起来干,共同推动我们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医药现代化最早的倡议者和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张伯礼院士对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优质发展,豪情备增,信心满怀。

专家简介:

张伯礼,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等,2020年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科学与大健康融媒体中心总编、高级记者 梓涵/采访报道)

【责任编辑:李哲】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010-88828034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