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建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中医 -

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建设

2024-05-08 10: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医康养三者相结合,形成新的老年慢性创伤服务体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提高慢性创面救治程度,增强慢性疮面救治与康养服务的社会满意度。本次研究,首先阐述了康养背景,明确了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的建设必要性。之后分析了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发展现状与基本方向,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路径,为持续提升城市健康医疗服务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康养背景;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医康养结合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全面、多样化的医疗与保健服务,是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秉承着“为广大失能、半失能人群提供更优质、标准化的医疗、康复与照护服务”的宗旨,地方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对本地区医疗卫生、康复与保健、老年人照护服务产业的发展要求,给予大力支持。此种背景下,地方政府、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推行“医院—护理院—社区”结合,搭建全新的康养服务模式的同时,建设预防保健项目、发展长期多元化的照护服务项目体系。

一、康养背景阐述

(一)人口老龄化引起诸多问题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寿命持续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达到了2.49亿元,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7.9%;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约占总人口数量的31.0%。可见,高龄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社会总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慢性创伤治愈需求不断增加,慢创疾病负担日益严重。 老年慢性创伤严重影响老年人患者的生命质量,若缺乏养护与控制,则严重危及生命。

(二)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突出

传统老年人健康医疗与服务模式之下,医疗卫生与日常保健养护相脱离,老年慢性创面患者的健康问题突出。老年慢创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医院治疗与居家康养相结合,社区服务作为支撑。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少有哪种机构能够较好地解决慢创疾病给老年人带来的问题,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照料质量。从医疗角度来说,现阶段的医疗卫生系统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与治疗,但是对慢性疾病及烧伤等外因引起的慢创疾病,服务的延续性不足、服务项目较为单一。从社区与社会医疗保健机构层面来看,面向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主要是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的检查。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部分老年人患者在患病之后需要往返于家庭、医院、养老院与康养院之间,既花费大量时间,也额外增加负担。同时,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资源紧缺,虽然可以为入院的慢创老年患者解决医疗问题,但是,无法为其提供细致入微的健康管理与照护护理。有研究显示,虽然老年患者普遍儿女众多,但是其由于工作与学习压力,无法长期照护病患父母,老年慢创患者的照护需求仍然十分强烈。

(三)地方政府提倡医康养相结合

多年以来,盐城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卫生、健康养护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性文件,为医康养相结合提供明确方向,支持医疗机构与康养机构、社会机构相合作。2015年,我国国务院联合九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五大工作方向,分别是: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引导社会力量注入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节点。这五大工作的核心是构筑医康养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与此同时,盐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办法》文件,制定了《盐城市“十四五”老龄化事业发展规划》《盐城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文件,优化顶层设计,从体系建设、医疗服务建设、医养结合发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性保障。

二、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发展现状

康养背景下,盐城市地方老年医疗养护与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地方医院、基层卫生机构、社区与康养院、护理院积极开展医康养相结合建设,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一定程度满足了本地区老年慢创患者的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与日常护理需求。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养老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所等机构的医康养结合程度较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够科学。现如今,各养老院与护理院纷纷与地方医院相合作,致力于搭建老年慢创患者的专业医疗渠道。但是,这种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大部分慢创老年患者都会进入医院治疗,而养老院与护理院中的慢创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其所享受到的定期治疗服务多为基础性创面护理,而非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的个性化治疗与创面管理。同时,一些机构开始建立老年人档案,但是档案信息多是基本资料,很多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不齐全,健康档案使用率下降。

第二,针对老年慢创患者的服务体系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我国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呈现信息化、现代化趋势,盐城市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也如火如荼。本地区内,逐渐普及了线上挂号、线上买药、电子医疗档案、慢性病健康管理等,但是,在老年人群的慢创治疗与健康护理方面,其现代化发展水平仍然有较多不足。一方面,现阶段建成的医疗卫生网络平台、线上挂号与医疗阢软件的网络安全性较差,标准化工作滞后,医养结合的数据管理面临整合困难、保存难度大、质量较低等挑战。盐城市部分区域目前推行信息化电子支付,老年人看病需要先全额付款,之后申请保险报销退款,整个过程较为繁琐,给老年慢创患者带来较多的不便。另一方面,老年慢创医疗卫生模式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地方政府在医疗现代化建设、大数据运行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前景十分良好,但是医疗领域较为复杂,信息不对称也会给惠民成效造成影响,引起各区域的效果差异。现如今,群众对“现代化+医疗康养与护理”的期待,与现代化医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达到的效果有着明显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与探索。

第三,没有充分满足老年慢创患者的服务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95.7%的慢性病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疾病原因导致器官衰竭、技能减退。在现有的医疗、康复与护理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方面,老年慢创患者的服务需求按照紧急度排列分别是:讲授健康知识、突发情况与紧急救护、安全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上门提供连续的治疗与护理服务、为病患定期复查、教给病患自我管理方法、协助病患就诊与转诊等。根据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的医疗卫生、健康护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年慢创患者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地满足。在医疗护理的专业服务需求方面,很多老年慢创患者处于多病共存的状态,满足其医疗护理需求,对于提升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大部分医院会在老年慢创患者康复期为其办理出院,然而大部分患者希望可以继续留在医院,这是由于留在医院一旦发生慢创疮面的恶化,可以及时应对,患者安全有保障。很多患者担心在家中发生意外时无法照护,部分患者家属对老年慢创患者的照护束手无策,不懂得正确的处理方法。老年慢创患者对于术后恢复、健康自理能力有着强烈的渴望,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的养生保健知识,部分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慢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大量药物,安全用药指导与定期复诊都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很少有医院会动态跟踪老年慢创患者出院之后的养护与护理,而护理院、养老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较弱,无法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优质的用药指导、定期检查服务。

三、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的基本方向

在康养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慢创患者的生活、护理与医疗需求,为提升老年慢创患者生命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是当前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就实际情况来说,老年患者的慢性创伤,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卒中等疾病导致的慢性难愈合性创面,且发病率较高,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治疗与护理周期漫长。慢性创伤的发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老年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与身心负担。现阶段,临床针对慢性难愈合创面,主要采用创面治疗手术、细胞因子疗法、干细胞疗法、VSD疗法、烧伤创伤再生医疗技术等,取得一定临床成效。

结合当前盐城市满床患者服务发展现状,建议医院及其他相关机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大力度开发老年慢创患者的康养服务项目,制定相关服务标准,积极与其他机构相合作,形成多医疗科室、多方力量协作的新型康养模式。还要积极响应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医康养结合建设工作,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新型医康养结合发展模式,为人民群众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

四、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路径

(一)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带动社会各方参与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近些年我国政府及地方部门不断发布相关政策性文件,为医院、基层卫生中心、护理院及养老院等社会机构提供发展指导,支持各方积极参与医养结合,致力于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积极的宏观医疗卫生环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指导作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与康养资源、护理资源,针对老年慢创患者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既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持续提升康养发展水平,实现老年慢创的预防、治疗、管理养护的整体发展[1]

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完善“医康养”相关政策,搭建政策指导体系,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医康养相结合,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比如:居家模式、家庭照护、家庭医生等。针对不同的模式,政府所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有所不同。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常见的医康养相结合模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针对性要求。比如:对于家庭医生模式,应当进一步推出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要求、家庭医生的入门资质要求、家庭医生是否在三甲医院在职要求等。

另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推出优惠政策,为公立医院、基层卫生中心、护理院与养老院等机构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激励其积极参与医康养结合发展。政府也可以利用财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慢创患者服务中,形成以医康养结合为载体的慢创患者协同服务体系。此外,还应当持续完善慢创患者服务体系的配套政策,比如:试点建设与推广政策、医康养相结合的投资与发展政策、地方人才资源的培养政策等。

(二)推行“医院—护理院—社区”结合,搭建全新康养服务模式

康养背景下,发展盐城市的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可以建设“医院—护理院—社区”三点聚合的慢创患者服务模式,创新康养服务基本形式,提升康养服务质量。“医院—护理院—社区”康养服务模式,核心在于整合医院的专业医疗资源、社区的老年人看护与照护资源、护理院的社会资本与照护人员资源,形成集医疗卫生服务、康复保养与宣传、养老与护理等多种服务的立体化特色慢创患者服务模式,提高慢创患者的救治程度。

在“医院—护理院—社区”服务模式之下,应当加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与养老院之间的合作。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积极配合卫生保健组织部门的协调,在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场景内增加专门针对老年慢创病患的护理型床位。在社区卫生中心与医院之间搭建便捷转诊平台,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及时将突然发病的老年人转入医院内部,及时控制患者病情,增加救治成功率。与此同时,护理机构、养老机构与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定期合作对所负责的慢创老年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周期性护理,确保老年慢创患者康养服务的连贯性、整体性。依托多方联合的新型康养服务模式,医院应当充分发挥医疗技术优势、疾病管理优势,以科室共建、技术帮扶等方式,对合作的社区卫生中心、护理院与养老院内的老年慢创病患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帮扶[2]

建议依托“医院—护理院—社区”服务模式,创设康养服务示范区,同时为老年慢创病患者提供“社区医养”、“居家医养”等不同的服务。可以以基层社区卫生中心为核心,构建15min康养健康服务圈,让服务圈内的卫生中心、医院辐射到养老院与护理院中,形成综合护理模式,持续深度推进老年慢创疾病管理与康养发展。

(三)依托模式发展智慧服务,形成一体化医疗康养服务

在推行“医院—护理院—社区”新型康养模式,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将针对慢创患者的医疗康养服务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凸显智慧化理念,形成一体化的现代慢创医疗康养服务。打造智慧化的一体化慢创医疗康养服务,就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依托平台形成丰富的对外服务功能,让原本分散、零散的养老服务向整体化、多层次与碎片化方向发展。在实际过程中,应当依赖于政府—家庭—社区—医院之间的协作关系,利用先进技术精准识别老年慢创群体的需求,把握需求与主体供给服务之间的匹配关系。

从一体化医疗康养服务的运行逻辑层面来说,一体化的智慧服务运行机制,是以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与智能技术为依托,以数据信息为核心,以政府主导、企业与机构主体为执行,以社区为纽带的无缝隙医疗康养服务框架。利用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识别不断变化的老年慢创患者的服务需求,以此为依据创新服务项目,调整服务方案,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人性化、智慧化的服务[3]

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角度来看,依托新型模式发展智慧服务,应当从这六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展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在智慧化的慢创服务平台上,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网络形成数据信息的流动与共享;依托服务平台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社会康养与护理资源,从而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生活照护、出院养护、日常康养、创伤治疗等方面的服务。第二,发挥多方力量,实现共建共享目标[4]。建议整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养老信息、老年人数据,让政府单位内的养老信息互通互联,共建共享,促使政府部门之间的老年康养功能可以无缝融合,为政府部门与医院、社会机构的有效合作提供支持。第三,建设一体化的多功能智能服务系统。在智能慢创患者服务平台内,可以分别设置居家养护、社区照护、社会机构照护与护理、医院治疗与康养等不同的模块,在每个模块内分别设置信息更新、健康状态查询、预约服务、服务反馈等不同功能模块。第四,搭建远程护理模式。在智能服务平台内,应当利用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医疗信息分析与发掘功能,借用多方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能力,搭建多方线上沟通的渠道,以便于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护理院、养老院及时沟通,共同商议对慢创患者的治疗方法与后期养护方法[5]。第五,打造一体化运营模式。在智慧化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上,应当采用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同时开展的方式,利用线上功能获取病患数据,提供服务选择;利用线下服务落实对病患的管理,以饮食管理、生活环境管理、生活作息与休闲管理帮助慢创患者恢复。

(四)大力发展预防保健项目,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预防保健项目,是康养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盐城市慢创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按照医康养相结合理念,要想切实提升当前本地区的慢创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本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就应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从事前环节入手,为老年人制定慢创疾病预防管理。在预防保健项目内容方面,应当从两点着手,一要重点关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特慢病控制进行管理,以预防保健手段尽可能避免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原因产生慢性创面;二要加强对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受伤老人的日常管理,为其制定预防保健项目,降低这些老人患有慢创的概率[6]

在实际过程中,医院应当承担起老年人慢创的预防保健项目发展责任,积极主动与其他三甲医院、护理机构达成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护康养的综合服务,有效预防老年人慢创疾病的发生。医院可以与兄弟医院、护理机构达成多方合作,通过双向转诊、巡视查房、远程会诊等方式开展紧密的合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慢创疾病的预防服务,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医院内,医生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医联体转诊单。通过绿色通道让老年人住进具有较强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护理院、兄弟医院病房。建议医院在内部推行分级预防保健护理,根据评级情况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与心理护理。可以先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是否可以自理、是否长期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对老人进行评估,分为轻度失能、轻度失智、中度失能、中度失智、重度失能、重度失智这六个等级。除了日常基本的助衣、助浴之外,分别对不同评级的老人提供相应的慢创预防保健服务,比如:对轻度失能与失智的老人,提供保护性约束、心理引导、精神护理,帮助其养成日常运动、晒太阳、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降低其患上慢创的可能[7]

(五)发展长期多元照护服务,提升失能老人生活水平

康养背景下,盐城市失能老人与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愈发明显,且老年人情况不同,所产生的需求有所差异。这就需要进一步发展长期的、多元化的照护服务模式,在医康养结合的基础上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建议在现有的慢创照护服务项目体系基础上,借鉴英国的“多元照护服务体系”。英国是最早推行老年人照护服务的国家之一,在1946年其颁布了《国家卫生服务法案》,其中提出了“建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规定了:“应当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机构化的长期照护护理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为了应对机构养老的沉重财政负担,采用了“准市场化”的机制,将其引入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8]。随着《社区照护白皮书》的颁布,逐渐形成了由英国政府、第三部门与私营部门共同建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在这个服务体系中,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照护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护理与康复服务、生活服务、短期托管服务等。其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设置的服务项目分类清晰、可以针对不同失能等级的老人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建议盐城市相关单位积极借鉴英国多元化照护服务模式,保留现有照护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开发不同形式的照护服务。建议整合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专业+近距离”的服务模型,一方面公立医院负责人为不同等级慢创患者制定专业的照护方案,拟定不同阶段的照护重点;另一方面由社区医院落实方案,并且及时反馈病患的情况,以便于调整照护细节[9]。再比如:提出“中西医结合照护服务”、“心理辅导照护服务”、“中药+推拿照护服务”等不同的照护服务内容,逐渐丰富多元化照护服务体系,充分满足由于慢创而造成失能的老人的多元化需求,逐步提升老人生活水平。

(六)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保障医疗康复服务质量

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我国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康养产业发展标准、老年医康养结合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提出具备地方特征的服务标准,完善慢创患者服务的行为规范、流程标准,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慢创患者服务体系,进一步确保老年慢创患者的医疗与康养照护服务质量[10]

一方面,提出多维度标准,细化慢创患者服务流程,形成标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体系。在医康养新模式之下,开展标准化的慢创患者服务,应当以老年慢创患者为中心,制定能够满足老年慢创患者多元化需求的标准条例。制定标准时,应当以国家发布的政策性文件标准框架为基础,结合盐城市地方医疗发展水平、老年护理与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老年人健康规范等,根据护理院的服务项目特色、老年人慢创发生的机理及治疗周期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调整原有的慢创患者服务体系标准[11]。同时,应当根据综合情况优化慢创患者服务流程,侧重强化对老年慢创患者的动态跟踪、出院服务、日常照护与康养服务等。比如:收治一例长期脑梗导致的慢创患者,应当突出标准的防护性思想,以避免加重压疮、避免并发症为方向,制定理疗训练方案、心理建设指导方案。同时兼顾患者的日常生活照护与专业医疗治疗,适当采用人文理念沟通,提升慢创患者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另一方面,构建标准化服务的监督体系。近些年,盐城市对慢创服务体系、老年医康养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始终坚持对护理院、社区卫生中心、医院等机构进行培训与管理。为了进一步确保慢创患者服务体系的质量,建议在体系内搭建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提出明确的监督要求与监督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地方群众、病患本人与家属的监督作用,以保证慢创患者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性[12]

(七)构建长效评价机构,推动“医康养”服务体系发展

康养背景下,要想持续发展慢创患者服务体系,提升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就要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以动态评估评价督促相关机构,确保各项康养政策贯彻落实、康养服务项目得以有效开展。根据现阶段康养背景下盐城市的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是由于养老院、护理院、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等机构对国家各项政策中提出的康养结合标准落实不够透彻,对养老院与护理院等社会机构的等级评定标准不够统一,同时对老人进入护理院/养老院等机构前后的身体状况动态评估不到位。基于此,为了更有效地满足老年慢创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议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养老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院等机构中的医康养项目提供质量、提供水平进行动态评估[13]

在实际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可以对养老服务相关机构进行动态评估与定级,明确不同养老服务机构的能力,避免各机构接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老人,也可以保证各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护理与照护服务。在养老院、护理院及基层卫生中心内部,可以对入院的老年人进行身心状态的系统评估,动态跟踪患有慢性创面的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及时明确每名老年慢创患者的服务需求,分析是否存在传染倾向,是否有肇事的倾向等,从而主动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床位安排。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动态评价,能够有效辅助服务体系标准的落实,提升标准的一致;能够督促各机构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能力,改善老年慢创患者在不同机构之间往返的情况[14]

此外,第三方机构开展的长效评价,可以促使护理院、养老院与社区卫生中心主动自我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让真正为老年慢创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的机构更好地发展下去,从而吸引优质资本进入,有效实现“医康养结合”的服务体系长久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本次探索的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更多的是对具有慢性创伤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服务的。无论是从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角度来看,还是从地方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地方政府提倡老年人康养医疗融合发展等角度来说,构建标准化、高质量的慢创患者服务体系,推动医康养三者深度融合,都是势在必行的。今后,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价值、医疗机构社会职能、社会力量优势,多角度入手,持续加强预防保健项目、康养照护服务项目的开发,提升地方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多样全面的医康养服务。

注:本文是盐城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康养背景下盐城市慢创患者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4skB343)

参考文献:

[1]白敏.供需贴紧一点幸福更进一步——鄂尔多斯市养老服务调研报告[J].内蒙古统计,2023,(03):47-50.

[2]张雪艳,苏比·努尔买买提,何桂香.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医养护需求及人群特征分析[J].卫生软科学,2023,37(03):38-42.

[3]牛雨婷,赵允伍,王晓松等.基于老龄化导向的社区慢病管理实践现状及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7-13.

[4]崔子红.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5):145-147.

[5]杭州西湖区:构建医康养一体化供给通道助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J].社会福利,2022,(05):29-30.

[6]耿蕊,张丽丽,周晓梅.“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07):968-971.

[7]曹红丹,田红梅,祁俊菊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老年护理方向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3):153-156+160.

[8]刘爱芹,袁素萍,宋姣等.社区留守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居家医养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2):5-8+16.

[9]陈文斯,林洪羽.城市老年群体医康养需求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福祉研究,2021,4(00):57-70.

[10]徐翠,杨雅琳,张倚玮等.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4):2284-2289.

[11]钱明.浙江省医康养整合服务探析——基于卫生服务整合视角[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05):42-44.

[12]吴方,李菁,孙铭阳.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医养护一体化5I模式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02):79-87+108.

[13]杨晓冬.康养高技能人才培养迫在眉睫[J].中国人才,2021,(01):30-32.

[14]吴少华,张明,张金秋等.医养结合背景下河北省A市医疗康养建设要点及优化策略探究[J].商讯,2020,(25):9-10+12.

(作者: 严晓鸥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王瑞芳】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医肿瘤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致力于促进中医肿瘤学术思想落地生根,宣传肿瘤行业最新资讯动态,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多维度落地帮扶,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

投稿邮箱:zy_zhongliu@163.com

品牌合作:88828053   QQ:22541427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