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梅教授:深度解析中医药两千年战疫经验,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有良策
中医抗击此类呼吸道传染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一类疾病在中医中归属“疫病”,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我国自汉代以来2000多年来发生的疫病有300多次,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那么,中医药为什么在每一次战疫过程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呢?针对这个问题,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上,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耿立梅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一、注重经验积累、理论总结
首先,耿立梅教授表示,正是因为有过如此频繁的疫病流行,“中医中药在抗疫当中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还进行了理论的总结,像我们中医典籍《伤寒论》,距今已经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还有明代时期的《温疫论》,清代的《温病条辨》,这都是在抗疫当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总结,到现在仍然是我们中医学习的一个蓝本。”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我们要牢牢掌握古籍中记载的宝贵经验,并根据现实中的发展变化融汇变通,使中医药的应用价值更好展现。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SARS到2009的甲流,以及近年的新冠疫病防控,都起到积极防治作用的中成药连花清瘟,就是融汇了我国古代名医治疗疫病的用药精华,加减化裁而成,以汉代《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用清代《温病条辨》“银翘散”疏散外邪,又汲取了明代《温疫论》用大黄通腑泄热截断病势;并创新性加入广藿香保护脾胃、红景天调节免疫,可有效促进感冒、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状缓解、病程缩短。
↑ 耿立梅教授在呼吸论坛现场图
二、把握疾病传变规律
第二方面,耿立梅教授提到,“中医中药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把握呼吸道疾病、传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的方法不是辨病治疗,比如说针对某一个病毒去治疗,而是辨证治疗,同一个病机发生同样的症状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治疗。”这一特性体现的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理念,不同于西医的单一靶点针对性治疗,中医主要是能够发现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只要出现同种症候群的表现,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方药去治疗。因此应用起来,也会更加灵活、广泛。
三、诊疗体系、预防体系完备
除上述两点以外,耿立梅教授还补充到,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当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独特优势和临床价值,还在于它具有完备的诊疗、预防体系,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重视“治未病”,即在预感即将发病、尚未发病时就予以干预,或是康复过程中合理调理预防疾病复发。
耿立梅教授说,“中医中药在诊疗体系包括预防体系都是比较完善的,《黄帝内经》当中提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虛”,“避其毒气”,所以说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治未病上中医药就有很好的经验。比如发生疫情的时候我们用大锅熬中药,密接的患者使用中药预防疾病发生发展。”针对这一案例,在本次会议中由国家呼吸病临床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劲平教授所进行的专题报告中也有详细提到类似例证,“连花清瘟对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预防效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可以看到它可以降低核酸阳性率48%,意味着连花清瘟对于阻断疾病传播和发生发展的机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善。”这就是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成果的体现。
另外,对于康复时期,耿立梅教授继续提到“包括呼吸康复时期气虚劳复,也就是说病情好转后,突然因为劳累或者是吃的不合适,引起疾病的复发,包括在内经当中也提到呼吸康复的移精变气,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从预防诊疗,包括防治、康复都形成了非常好的一个链条,是一个诊疗体系。”
通过耿立梅教授的详尽讲解,大家对中医药抗击疫病发展历史,以及中医中药在防治呼吸道传染病中所展现的独特优势和临床价值都有了一定了解。相信未来在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中也会继续展现中医药独特价值,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传承古方的创新中药,也会继续发挥其多靶点多途径治疗优势,为维护公众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