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把中医治肿瘤推向新高度
这是一段中医界的传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用近四十年的杏林生涯,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叠加优势,把中医治疗肿瘤疗效推向一个新高度,让超过10万名肿瘤患者延长生命。
“就全国的中医系统而言,我们肿瘤中心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数量和质量排在全国前列。”林丽珠谈及医院肿瘤中心在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的引领下,经三代人近四十年的努力,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新药研发中所作出的探索,甚为自豪。
而就在近日,林丽珠教授获评为“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她这四十年来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令业内无数人钦佩不已。
居住10平方米的筒子楼每天累到喘不了气
林丽珠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党的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先进工作者……无数的荣誉让她在全国颇有名气。然而,1987年医院筹建肿瘤科时,林丽珠跟随师傅周岱翰度过了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很怕肿瘤病人,几乎不愿意收治,有的人竟提出,开肿瘤科需另开一条路给患者走。”在那些“白手起家”的日子里,林丽珠白天忙临床,晚上攻教研,经常工作到凌晨1点多,第二天早上8点,她又准时出现在病房或门诊。“常常累到喘不过气。”林丽珠笑着说:“好在那时年轻。”
周岱翰带着徒弟林丽珠出门诊,每天看的病人来自五湖四海,写病历抄方,林丽珠一干就是25年。“我还记得开科不久接诊一位来自台湾的病人,他罹患舌癌,又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于是慕名找到了周老。当时主要采用中药治疗,我负责给他糜烂的口腔冲洗换药等。坚持治疗了半年,病人居然给治好了。”林丽珠说,“这就像一针强心剂打在我心里——中医中药治肿瘤有效。”
深受鼓舞的她,更加仔细观察师傅的组方、剂量,用心揣摩患者的体质辨证,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也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中医。“那个时候,就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精练中医诊疗技术。”林丽珠表示,医院的肿瘤科逐渐壮大,并且声名大噪,从一开始的1个病区30张床位,发展到现在5个病区230张床位。“现在回想起以前虽然很苦很累,我却感到满足和幸福。”林丽珠告诉记者,在建设肿瘤科最艰难的时候,她在10平方米的筒子楼足足住了8年。
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把临床试验做到中医界NO.1
肿瘤诊疗技术发展迅猛,中医不可故步自封。林丽珠强调:“医生要全面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方可给肿瘤病人选择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案。”
然而基因检测、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如何在中医院开展?这需要高屋建瓴的思维以及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林丽珠介绍:“在‘十五’攻关计划实施中,周老就带领团队开始了肿瘤研究项目的攻关,并且拿到了国家的资金资助。目前,肿瘤中心累计承担的科研项目近百项,仅在肺癌领域承担的课题就超过60项,而参与的肿瘤西药新药研发近100项,其中包括晚期鼻咽癌和肠癌两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登上国际最权威的《柳叶刀》等顶尖学术刊物。”
“我们医院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数量和质量在全国中医系统排前列,其中超半数在肿瘤中心。”林丽珠自豪地说,团队已经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SCI收录超过100篇。
既要懂中医又要懂西医,所以林丽珠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上。2017年,治疗肺癌的二代靶向药物问世,当时用药后出现严重皮疹的患者不在少数。林丽珠遍查古方,拟出了临床应用多年的“消疹止痒方”,研发了院内制剂“金花解毒搽剂”。拿到第一批药品后,她仍不放心,带领团队医护多次“以身试药”后才给临床患者使用,随后开展了单臂的临床试验,又接着开展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明中医药对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在内的多种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有良好的疗效。
“对于西医治疗肿瘤的各种方法,我们要批判性地吸收。西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会有什么副反应,我们都要了如指掌,然后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叠加优势。”正是这样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思想,让她的中医肿瘤诊疗技术得到业内认可,林丽珠也作为全国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专家被评为“2022年肺癌研究领域全国医院及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
林丽珠教授向记者吐露了2024年的心愿:“我现在每天都在思量,如何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益气除痰优化方预防高危肺结节进展临床研究’项目尽快完成入组,顺利完成科技部的这个项目。这个试验能够有阳性结果的话,可以让更多患者更好地控制高危肺结节进展,让更多肺结节患者‘不用手术’。”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卫信图| 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