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浸膏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淑琴:守正创新 精益求精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21-05-27 内容来源:中国网
“平氏浸膏制作技艺”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经八代传承、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各家经验而形成的特色技艺。2014年11月,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氏家族祖籍浙江,世代传承浸膏技艺,先辈平顺德,继承祖业行医于世,因社会动荡不安,后辗转至山东省行医。第二代传承人平世杰出生于山东济南府,崇尚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信念,继承家传医术,谨遵祖上遗训,济世救人。平氏医家传统医技精湛,以擅治“积证”(现代所讲“肿瘤”属中医“积证”范畴)、肺系疾病(即呼吸系统疾病)、骨病等在社会上和民间获得口碑,平氏临症用药以浸膏剂见长,故民间和社会上习惯以“平氏浸膏”称谓。为避免战乱1900年平氏家族来到长春。吉林省有长白山这座野生药物资源宝库,而长春市和吉林市在历史上是长白山野生药材的集散地,处于长春地区的九台,为平氏浸膏选购货真价实的野生原料药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这一传统制剂方法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第五代传承人平安逸和第六代传承人平永才都属子承父业,在长春东大桥经营店铺(堂),坐堂行医施药,平永才不幸早逝。至1976年,平安逸已80高龄,年迈体弱,本支再无传人,遂将世代秘方、医术、医技传授于医学院校毕业的外孙女吴淑琴、刘洪吉夫妇。
第七代传承人吴淑琴
“平氏浸膏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吴淑琴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得到外公平安逸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悉心真传,她研读医学专著,传承平氏医术精华,能够熟练掌握“平氏浸膏制药技艺”,在四十多年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平氏浸膏“治疗各类结核病(痨病)、肿瘤(肿块积证)。1995年开始,她以平氏“消积、化痨”浸膏为基础,在吉林省卫生厅、科技厅、国家新药审评中心专家组论证立项的课题《抗肺癌新药肺积消研制和临床应用》和《抗结核新药肺得润研制和临床应用》中,任学科带头人和课题组负责人。如今抗肺癌组方“肺积消”和抗结核组方“肺得润”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肺积消”已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号。
吴淑琴于1979年创立了中医结核病治疗专科,应用平氏祖传方药“化痨浸膏”治疗各种结核病。1994年,她和爱人刘洪吉创立吉林省九台市肺癌药物研究所和直属门诊部,开展实验研究,并应用平氏“消积浸膏”治疗以肺癌为主的多种肿瘤。吉林省九台区肺癌药物研究所是国内以研究开发中医药治疗肺癌及呼吸系统疾病为特色的专业高新科研机构。研究所集科研和临床于一体,拥有资深医药学科研团队,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新药研发中心、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学术合作关系。
吴淑琴为白族女青年把脉问诊
“平氏浸膏制作技艺”传承至今,以传统手法为基础,对于每一环节都谨小慎微。吴淑琴介绍说:“我们为了保证平氏浸膏的质量、药效,对原料药材质量的把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严把原料药材进货关口。因相同品种的药材,由于产地、土壤、生态环境、采收时间等不同,对品种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达到恒定的质量标准,对于每一品种必选原产地当年产的新药材。如人参必选长白山抚松地区特产,红景天必选质量最优的长白山高山红景天。除了在原材料选择上要慎重之外,对于原材料的处理和制作工艺的每一步程序上都要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否则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吴淑琴身上不仅能够看到作为医者一丝不苟的态度,更能感受到她心怀大爱的医者风范。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地区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面对疫情,吴淑琴第一时间与湖北省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表达了她想要为抗击疫情奉献医术、无偿捐献药物的意愿,此举立即得到回应,就这样,价值30多万元的三批平氏浸膏“肺得润”相继用特快专递寄往武汉。
“平氏浸膏制作技艺”传承团队
为了更好地传承“平氏浸膏制作技艺”,吴淑琴将所学医术悉数传授给了儿子刘宸隆,目前他已从事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全面继承了平氏医家历代积累的临症经验之精华,现任九台区肺癌药物研究所所长和九台区东方中医门诊部主任。2011年6月,刘宸隆被认定为“平氏浸膏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平氏浸膏制作技艺”历代传承人以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孙思邈为楷模,秉承“大医精诚”之精神,恪守“诚实做人、忠厚为医”的祖训,使“平氏浸膏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发展,为数以万计的患病者祛除了病痛,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 阮惠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