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汉家裳,悠悠艾草香——2020端午寻“艾”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20-06-26 内容来源:中国网
6月25日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家庭报社、中国针灸学会、新华网健康频道主办,鞍山市汤岗子康复医院协办,李时珍国灸集团提供公益支持的2020端午寻“艾”网络直播活动上线,与全国观众一起过端午。
汉服在身,家国情怀意蕴长
端午临中夏,千载意蕴长。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熏艾草、挂菖蒲等习俗中,蕴含着厚重丰富的民族文化记忆。在这一传统佳节共话节日历史、追溯古老传统,无疑有利于传承先人智慧,彰显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即是结合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汉服文化。6月以来,中国家庭报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建立“着汉家裳,兴礼仪邦”话题,向网友征集汉服舞蹈视频等,并借助端午佳节的时间点,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古典服饰之美,增强文化认知与民族认同。
直播中,工作人员走上街头采访汉服爱好者及路人,倾听不同人群对汉服文化的见解。从对路人的采访中,也能看出汉服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明显提升。
著名脱口秀演员、北京大学理学博士、青年科学家张宇识带来新作《寻根溯源话端午》,以通俗幽默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传承和相关风俗。
中医当归,五月艾蒿香气爽
提起端午节,除了“粽香”,还有“艾香”。我国传统医学典籍《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暑病的描述,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端午节正是中医时令病“暑病” 的开端。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杀菌防病,避瘟驱毒。而艾草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直播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赵百孝分享了中医“艾灸”的起源和发展。“灸疗与针刺、药物疗法是中国古代的三大主流疗法。”赵百孝指出,“‘灸’字上面是久,下面是火,也就是指长时间的烧灼熏烤。说起灸疗,就不得不提到人类对火的使用。大约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懂得了用火取暖,获得熟食。灸的起源有各种解释,但都认为与早期人们用火取暖、驱寒有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用火来烘烤可以感到舒适或缓解症状,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认识到火烤可以治疗疾病。灸疗至少有3000年历史,根据文献记载,早期都是使用艾。古人很早就使用艾蒿,距今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蒿的记载,《诗经》中也有关于采蒿的记载。燃烧艾叶是古人驱邪避秽、祭祀祈福的方法,将艾叶制作成的艾绒,也是古人制作火绳、保留火种的主要材料,它具有易于燃烧、燃烧缓慢、温度较低、不起明火、气味芳香等特点,能够满足将艾置于人体皮肤上直接烘烤的需要,使用安全而操作便利。”
直播特设“端午中医学堂”,邀请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热敏灸创始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陈日新两位专家,与观众分享关于中医与艾草的知识。
刘保延指出,中医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期间,协助中华儿女战胜了600多次疫情,在对传染病的治疗与预防上肯定是有用的。“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被广泛应用,发挥了改善症状、减少重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作用。其实,中医药不是针对病毒的特效药,而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普效药,减轻病毒对人体的伤害,‘以不变应万变’。”
陈日新指出,针灸分为针刺和艾灸,主要是通过对人体穴位、经络的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从中医角度,艾灸对改善寒症、虚症、湿症、淤症等有效;从西医角度,艾灸对关节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前列腺病症、宫寒类病症、皮肤痒症非常,此外还能调理亚健康。
直播中,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白妍博士针对当前比较常见的中医食疗养生谣言进行了辟谣。她还指出,中医的食疗起源于药膳,虽然形式上是十四五,其中或多或少都要加入一些中药,中医食疗必须对症。
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炜宏分享了用灸祛湿扶阳的知识。她表示,做艾灸应当选择白天,饭前半小时、睡前1小时不要灸,在选择艾灸之前应当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身体状况判定是否可以艾灸、灸哪里比较好。
被称为“灸姐”的网红科普达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常小荣教授分享了家庭保健灸的施灸方法和用灸技巧。她指出,艾灸疗法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点燃以后使其烧灼或熏烫病变的身体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保健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穴位不同。“保健灸有四大功效,一就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三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四是升举阳气、密固肤表。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2~4个厘米,每天每穴灸5-10分钟,推荐经常灸足三里、气会穴、神阙穴。只要坚持养生,一定会有健康的身体。”
民俗共赏,东南西北过节忙
“十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过端午节的花样也不少。节目最后,来自北京、新疆、福建、广东、辽宁的五个家庭连线直播间,分享了自家过端午的独特故事。
“我们喜欢自己包粽子。虽然因为疫情,日常生活多少受到影响,但也有许多菜市场在给老百姓提供‘放心菜’,可以就近买到粽叶。”北京家庭代表现场表演了包粽子,“我家今年准备的是箬竹叶,每个粽子大概需要两片。它一面光滑、一面粗糙,光滑的一面要放在里面,卷成漏斗形,填上糯米,最后用稻叶扎好,煮熟后蘸白糖吃就可以了。”
千百年来,端午民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中别具意义,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