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浓墨重彩绘出中医传承画卷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9-10-30 内容来源:中国网
上海市徐汇区是近现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海派中医”的重要传承之所,在这里,“海派中医”一直以其汇流百川的大气、个性鲜明的魅力、不断求变的创新,不断造就中医的繁荣鼎盛之貌。
近日,记者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到上海益大本草园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中医药种植生长方面的知识。据介绍,益大本草园由沪上著名中药世家、上海康桥药业有限公司创办,园内栽有多种中草药且具有药用研究、传统中医药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在益大本草园记者感受到浓郁中医药科普氛围。园内环境优美,小桥流水、树木葱郁,景观丰富雅致。
该园围绕“中医药科普”让学生认识更多中草药种植为核心,向广大市民和在校学生开放,为中草药教育提供现场科普教育示范。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内现有60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植物,同时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大家在学习中医同时能近距离观察中药植物,知道它们的外观,了解它们的性味,加深对药用植物的认知。由此可见注重人才培养也是上海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的重点。
中医药人才培养要在培训规范的基础上推行师承教育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上海一直在这方面走在改革前列,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为例,早在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时候,就建立了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也是上海唯一 一家中医医院)。
记者了解到,医院率先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研室”,负责和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日常事务及协调管理工作,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培训、考核等各项制度,基地教研室成员直接参与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业务问题决策、质量评估和基地考核,突出专业人士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专业管理。组建医学教育委员会,院长担任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各部门联动,着力解决阻碍教学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关键性问题。
同时,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医院提供了设备设施完善的学习场地,例如各类型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每个病区均设有示教室,另外设有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共有馆藏图书32000余册,电子图书8000余册和完善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实际操作是学以致用的重中之重,医院为此建立1000余平米左右的医学模拟实训中心、考试中心和住培师资培训与发展中心。医学模拟实训中心设有中西医临床技能实训、模拟病房、OSCE考站、中央控制室等多个区域,内外妇儿针灸骨伤等训练项目齐全,拥有解剖模型、穿刺模型,中医推拿模拟仪、虚拟腹腔镜、高级3G模拟人等价值1500万元的模拟教学设备。
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中药的师承教育,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
龙华医院意识到如果中医失去了中青年的支持发扬,那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无根之木。于是,龙华医院2001年在全国首创“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并坚持“以建立名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推进医院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现如今,龙华医院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名中医工作室”为基础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模式,至今龙华医院先后成立了39个各级各类的名中医工作室,其中国医大师工作室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7个,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29个。并于2010年成立“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办公室”统一协调、督导名中医工作室及中医流派建设。
“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病房、门诊、讲座传授三位一体,多渠道开展学习与继承,以录像、录音、数据库、文字等不同形式保留名老中医诊疗过程和经验,师生共同应诊。老师对学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过去师生往往缺乏沟通,目前这种模式让师生可以围绕一致的目标,共同成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育,进行相应的学术指导,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行为规范。
“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也注重中医内涵建设:发扬了特色诊疗技术,形成了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更进一步的是通过总结、凝练和提升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形成“龙华医院中青年名中医---龙华医院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国医大师”的一整套工作室人才培养新模式。让中医药人才在此进行正向循环,为新人辈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