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不吃凉”?中医专家告诉你 三伏天应该这样吃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7-07-27 内容来源: 嘉报集团
进入三伏天后,各地气温纷纷爆表。烈日炎炎,人们饱受盛夏之苦。吃上两口冰淇淋,喝上一杯冰啤酒,是很多人眼中惬意的事。吃冷饮的确让人感觉很畅快,但是近年来,网上一直流传着“入伏不吃凉”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对冷饮“Say No”。人们认为,三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量大,这正是人体排毒驱寒的好时机。入伏不吃凉,有利于体内的寒气毒气随着汗液排出。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汗液是否有利于寒气的排出,三伏天饮食有什么讲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嘉兴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丁红生。
入伏可吃凉,但需适度
丁医生介绍,传统中医并没有“入伏不吃凉”这个说法。不过,这个说法近年来广泛流传,也有它一定道理。三伏天,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暑气最盛的时候,这时人体的阳气体表最盛,相对而言胃肠道偏寒,如果这时寒凉的东西吃多了,就会造成内脏虚寒。根据现在的医学理论来说,凉的食物会刺激肠道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肠道痉挛疼痛等。另外,胃肠道血管收缩后,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能力变差。夏天高温,食物容易腐坏变质,对于抵抗力差的人来说,食用了变质的食品更容易得慢性肠胃炎等疾病。因此凉的食物夏季的确不宜多吃。
当然,“入伏不吃凉”的说法也过于绝对。丁医生表示,这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夏天适度食用冷饮这类食品,对大部分人还是没什么影响的。这和人的体质有关,如果有些人本身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平时抵抗力也比较差,即使天气很热,也不要去吃凉的东西;如果有些人平常内热比较重,容易便秘上火,到了夏天特别怕热,那这类人群可以适当吃一些凉的东西,因为它们能直接进入人的胃肠道内部,降低人体内的温度,人也会觉得更舒服。
湿气与寒气完全“不搭嘎”
现在很多人越是三伏天,越喜欢吃一些涮羊肉、重庆火锅来“挑战”自己的肠胃,在感受刺激的同时往往吃得浑身大汗。有人认为多出出汗是好事,可以通过汗液排出寒气。也有人说三伏天出汗有利于除湿气,甚至有人直接把湿气与寒气相混淆。那么,出汗是越多越好吗,湿气与寒气之间又有什么差异呢?
湿气与寒气是完全“不搭嘎”的。丁医生告诉记者,寒气的寒,是相对于热来说的。比方说我们冬天受凉后,感觉到身体冷,这种冷可能是体内的冷,也可能是体表的冷。感觉到冷,这就是寒气的表现。湿气的湿,主要表现在夏季阴雨天,人会感觉胸部憋气、全身乏力,舌苔变得比较厚,嘴巴里会有比较甜腻的感觉。
出汗本身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中医中就有一种治疗方法叫“汗法”,即通过排汗使毛孔张开,起到通畅体内外阳气、排出寒气的作用。另外通过发汗,也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气。需要注意的是,丁医生指出:“中医是不主张大量出汗的。大量出汗后,毛孔张开,如果人体受凉,外面的邪气反而容易入侵到体内。一般只要人体微微发汗,就能把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排出体外。”
三伏天饮食各有讲究
由于三伏天气温过高,人们普遍头昏脑涨、缺乏食欲。对此,丁医生建议,如果三伏天人感觉没胃口,一般来说是气虚或是阴虚的体质。平常时候可以烧点乌梅汤,乌梅具有生津止渴、开胃的作用。也可以选用麦冬和甘草,一方面它们有清火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调理脾胃。麦冬和甘草都是偏甜的,可以一起用来泡茶喝。另外,西洋参泡茶喝也是个好办法,西洋参能够增强食欲,提升精神。
养生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去调理。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来说,三伏天饮食也各有不同的讲究。丁医生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内热比较重,三伏天容易上火,那他的体质适合吃一些如冬瓜、黄瓜、苦瓜等清凉的蔬菜,饭后可以多吃些绿豆汤、西瓜等食物,有助于体内清热解火。而像西瓜这类较凉的水果,本身就体寒、湿气较重的人便不宜多吃,吃多了可能会导致体内更加虚寒,湿气更重。针对脾胃虚寒者,丁医生则认为三伏天可以适当多吃些扁豆、薏米、赤豆等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来调理脾胃。
另外,除了保证健康的日常饮食外,适当的运动对于三伏养生同样必不可少。老话说得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进行例如游泳、散步等相对舒缓的运动,同样有助于增强心肺和消化系统功能。对此,丁医生建议,三伏天运动,要在每日早晚天气凉快的时候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一旦感觉心慌、脸色泛白、胸闷等情况,就要马上停止。
责任编辑: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