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俄军医将赴北京学中医:此举很有前景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6-10-18  内容来源: 参考军事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外媒称,俄罗斯基洛夫军医学院莫斯科分院院长医务上校维切斯拉夫·波罗文卡10月15日表示,该院中医教研室专家将于2016-2017学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

据俄罗斯卫星网10月16日报道称,俄基洛夫军医学院莫斯科分院从事医生和中级医疗人员职业培养的完善工作,分院建设有中医教研室。

分院院长在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透露,“当然,为了用东方惯用的操作方式进行治疗和教学,就应该在那边(中国)学习。因此我们在本学年(2016-2017)计划让我校中医教研室专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该举措非常有意思和很有前景。”

  资料图:中国军医指导维和部队军医掌握中医针灸技术。

美国南北战争中,美国人首次整体建立起分层次医疗体系。几乎所有的手术都是由医生主刀,有些用氯仿麻醉,有些则不用。这张拍摄于1863年的照片反映的是葛底斯堡一个医疗帐篷里所进行的截肢手术场景,但一些历史学家指出这张照片是刻意表演出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已经步入工业社会,由此带来的新型攻击迫使随军医护人员、医生必须直面各种各样的新型创伤,例如机关枪射伤、吸入毒气而中毒等等。上图摄于1918年,拍摄的是一名海军士兵正在战壕里接受急救。

一战期间,军队也设立了更多的医院来救治伤员。今天,美国在阿富汗已经设立了类似的医疗网络。受伤最严重的士兵将先被送往德国一家军队医院,随后再送回美国。

一战期间的法国阿戈讷地区纳维利,伤员们在一个被炸弹袭击过的教堂里暂且安身。第一个战时血库就是在一战中建立起来的。

1943年的布干维尔岛,一名战地医生正在沙袋掩护起来的野战医院里给被日军狙击手射伤的士兵动手术。伤员能否捡回一条命,常常要取决于能否迅速找到医生、在最恶劣的条件下给他们止血。

照片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西里岛上一名被榴霰弹击伤的士兵正在输血。到二战结束时,凭借冷冻技术的改善,全血输血的使用范围已有扩大。单单1945年的冲绳岛战役,就有大约40,000品脱的全血被投入使用。

二战之后,出于对肝炎以及其他血液传染病的担忧,战场上美国医生不再使用冷冻干燥的血浆处理技术。照片拍摄于1953年的朝鲜战场,美国海军医护兵正快速将一个受伤的海军士兵送上直升机。

朝鲜战争期间,一名医护兵正在一个被射伤的士兵背上注射吗啡。当时,吗啡作为战场上的止痛剂,应用十分普遍。

越南战场上,海军医护兵N.W. Jones正在救治一位受伤的海军战士。通常,由医护兵和战地医生为伤员提供第一线救护,然后再将其从前线转移至医院。

越南战争期间,伤员搭乘直升机撤离战场,当时使用的直升机体积比朝鲜战争时还要大,使得飞行途中进行救治成为可能,增大了伤员存活的几率。伤员死亡率(受伤后未救活的伤员占伤员总数量的比例)大幅下降至15.8%。

1968年越战期间,一名海军医疗兵正在救治受伤的海军兵士。数十年以来,美国军队都采纳的是民用急救技术(例如救治车祸伤员)来救助战地伤兵。但在上世纪90年代,战地医生起草了专门的战地救援指导方针,让医生和医疗兵负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伤员。

2004年的伊拉克战场,美军将一名受伤的海军士兵抬上救伤直升机。该士兵被一枚地雷的碎片击中,已经注射了吗啡。今天的外科医生推荐使用鼻氯胺酮来进行止痛,理由是吗啡可能引发血压骤降。

2004年,伊拉克巴拉德空军基地(Balad Air Base),受伤的海军士兵被抬上救伤直升机,送往德国。美国军方在直升机上安排了危重抢救医疗队,救治那些伤情最急重的兵士。

在阿富汗,美军的伤员死亡率下降至8.5%,部分得益于撤离战场的高效率、有效的医疗救助以及防弹衣性能的提升,甚至还包括制敌战术的改变。正如照片中所示,美军也已经开始往救伤直升机上派遣危重抢救护士。

(2014-10-10 15:29:00)

7月20日,美国“仁慈”号医院船物理治疗师瑞贝尔(左)向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中医科医生翟笑枫学写中国书法。从当地时间7月15日海上演习阶段起,共同参加“环太平洋—2014”演习的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与美国“仁慈”号医院船互派医务人员“驻船见学”。双方将互派三批各6名医务人员到对方的医院船进行为期4天的学习与交流,全方位感受对方的战地救援组织模式、人道主义灾难救援经验、疑难案例处置方式以及对方的文化传统。新华社记者覃海石摄

7月20日,美国“仁慈”号医院船物理治疗师瑞贝尔(右)在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中医科医生付本升的指导下学习“拔火罐”。新华社记者覃海石摄

7月19日,美国“仁慈”号医院船第二批前来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驻船见学”的医务人员学习太极拳。新华社记者覃海石摄

7月16日,美国“仁慈”号医院船麻醉医生博克(中)与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舰上官兵一同做包子。新华社记者覃海石摄

7月17日,一同参与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医疗救援演练的美国“仁慈”号医院船骨科医生多姆斯基(中)与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医护人员共同研究“伤员”的X光片。新华社记者覃海石摄

7月18日,结束“驻船见学”的第一批中国和平方舟医院船医务人员与美国“仁慈”号医院船第二批前来交流的医务人员乘坐直升机抵达和平方舟医院船。新华社记者覃海石摄

责任编辑: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