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师:走出药房,守护资源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6-06-24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在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医药行业新增中医亚健康医师、中医康复医师、中医营养医师、中医整脊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民族药师、中医技师、中医护士、中式烹调师(含药膳制作师工种)9个职业。中医职业分类日趋多元、精细,既是适应医疗、保健、养生、康复领域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也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全面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动力。今起,我们将刊登系列报道,帮助读者了解中医新增职业将如何影响行业发展和大众生活。

民族药师:从事民族药药品购销储存、饮片加工、质量检验、制剂调配并指导生产用药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藏药、蒙药、维药等药材收购,饮片、卡擦药等草药加工炮制,成药生产制备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抽检民族药质量;购销、储存、管理民族药品种;民族药材加工,制成丸、散、膏等剂型;制备医疗机构内部制剂,进行处方配伍、质量和稳定性检查、药效及毒性控制;协助医师用药等。

5月初,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春天刚开始不久,野生蒙药药用植物与草场一同复苏。到了周末,那顺巴雅尔又像往年一样下牧区采药去了。作为一名民族药师,他的工作场所不仅限于药房,还有苍茫草原。每年春、夏、秋三季,利用休息时间下牧区采药,调研野生蒙药资源,那顺巴雅尔一做就是十几年。

那顺巴雅尔感慨,随着环境被破坏,草场不断退化,30多年间就有50多种道地药材绝迹,尚存的药用植物也只能在一两个草场和林业管理区中找到,蒙药资源几近枯竭。如此严峻的形势不允许民族药师在药房等着药材上门,而是亲自担起蒙药资源保护的重任。“过去草场没退化的时候,草原上到处都能采到野生药材,医生从不会为找不到有效药物而发愁。”

2015年,那顺巴雅尔的职业被列为中医新增职业之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的统一部署下,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推动并完成了中医新增职业纳入《职业分类大典》工作。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要求推进民族药标准建设,提高民族药质量,加大开发推广力度,促进民族药产业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又着手新增职业的标准制定和资格考试论证工作。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院长斯琴巴特尔说,“民族医药的发展急需一批既精通民族医药理论,又能将民族药鉴别、炮制技能与现代药学技术结合的专业人才。希望符合民族医药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逐渐建立起来,让民族医药发扬光大!”

由于在蒙药研究开发方面成果突出,2012年,原本在基层卫生院工作的那顺巴雅尔被聘请为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种植研发室主任。斯琴巴特尔说,医院成立这个研发室就是因为药材资源的短缺已经开始影响蒙医的疗效,抢救蒙药资源、保证药材的供应是蒙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蒙药泡囊草是蒙医用来治疗肿瘤的特效药,它全身是宝,可以全草入药,对淋巴癌等极为难治的癌症有不可替代的疗效。然而,过去在锡盟地区随处可见的泡囊草,现在已濒临灭绝,临床医生只能用中药商陆替代。那顺巴雅尔说,虽然商陆的根与泡囊草的根外形相似,但功效却不尽相同,尤其是商陆并没有如泡囊草一样的抗癌作用。如此一来,“即使是好大夫,缺少了好药也无法保证疗效。”这是很多蒙医药人的担忧。

野生药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那顺巴雅尔就与同事们一起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抢救珍贵的民族药资源。

2014年,种植研发室的工作人员着手准备植物种子萌发试验和组织培养试验,那顺巴雅尔和同事们走遍全盟,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考察,采集野生植物种子和组织,并对草药试种地进行布点。

2015年3月,在锡盟蒙医医院制剂中心,临时植物组织培养室建立起来,珍稀蒙药植物组织培养及驯化研究工作开始。

他们不仅搜集到50多种珍稀药材野生种子,还为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采集了莲座蓟、水苦荬、肋柱花、火绒草等几种药用植物供检验制定蒙药药材标准使用。

第一阶段是种子发芽试验,蒙古黄芪、金丝桃、段报春、千里光、手参、冬葵果等植物的野生种子发芽试验全部成功。第二阶段是对珍稀植物泡囊草、紫花高乌头和库页悬钩子进行了器官组织培养。

通过实验研究,他们终于摸索出了紫花高乌头和蒙古黄芪的种子栽培方法,这些濒危的药材有望通过人工栽培重新恢复供应,这让那顺巴雅尔和同事们松了一口气。然而,由于没有资金开辟种植基地,依然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

那顺巴雅尔认为,锡林郭勒盟的珍贵药材适宜就地种植利用,应该把丰富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发种植药材。“蒙药库页悬钩子在国内市场的年需求量为80~100吨,现在供不应求,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