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冲门”指的是什么 它们有哪些重要作用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6-04-27  内容来源: 新浪中医

中医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封建鸿儒和江湖瓦舍的文化背景,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中医理论中,有些东西格外的具体,而有些则又抽象的不行。举个例子来说,“七冲门”就是一个专业术语,知道的人不仅仅会想到它的本意,还对相应的脏腑、功能都有一些微妙的感觉,而在没接触过中医的人看来就不知所谓了。

七冲门位于消化道之上

其实谈到这种说法,还要从脏腑,尤其是主管消化的部分开始讲起。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腑即为“府”,有聚、藏货之义,可知府为库府之义,是人体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的器官。《黄帝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里所谓的“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等,均是说明水谷在体内不能久留,即六腑是以通畅为用的。

我们都知道,消化吸收食物需要一个过程。饮食物从口进入消化道以后,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旅程,其间要经过重重关口。而中医由于曾经一段时间解剖学的发展,对人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中医通过解剖,发现了有七道门坎,《难经》称为“七冲门”。“冲”即要冲的意思。其具体的部位是:飞门,指口唇,像门扇一样自由开合。户门,指牙齿,食物入口,必经牙齿之咀嚼。吸门,指会厌(咽),是食管与气管的相会处。贲门,胃之上口。幽门,太仓下口,即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阑门,指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魄门,下极为魄门,下极也就是消化道的末端——肛门。食物在“七冲门”走一遍,便完成了人体消化吸收和糟粕排泄的全过程。这七个重要关口,是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排出体外必须经过的通道。

七冲门位于消化道之上

既然特意列举出来,就说明这七个位置的重要性不同于一般。在人的消化过程中,这七道门中任何一门发生功能障碍,都会影响人的吸收和排泄。飞门和户门自不必说,是食物进入人体的最前两道关口。吸门指的是会厌,位于舌部及舌骨之后。形如一树叶,柄在下,能张能收,呼吸语言时,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则会厌关闭,以防异物入气道。在这个部位常发的疾病是 “梅核气”,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形容这种疾病的症候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部就像含着一块烤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其病因与七情不畅、气血痰郁有关,多发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称为贲门,贲同奔,食物由此处奔入胃中的意思。在食管运动功能紊乱的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贲门痉挛,又称贲门失弛缓。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梗塞感,有时固体食物较流质更易吞咽,温热食物比冷的食物容易咽下。由于食物滞留在食管内,常呈现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不含胃酸。食物在食管内长时间潴留后吐出则带有腐臭味。胃的下口与小肠的上口为幽门,幽是深长、隐秘或阴暗的意思。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因此容易发生梗阻。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常有上腹部胀痛、胀满、嗳气和返酸,尤其在饭后更明显,幽门梗阻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溃疡病的近期(即活动期)或晚期。其他可以形成幽门梗阻的疾病还有胃窦癌、胃粘膜脱垂及胃结核等。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是阑门,是形容其犹如门户间之门阑。最后一道门是魄门,“魄”通“粕”,肛门为糟粕所出之处,故称“粕门”。魄门即通常所说的“肛门“。《黄帝内经》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看来《内经》非常重视”魄门“的作用,之所以称其为“五脏使”,魄门的启闭、大便的排泄,不仅是胃肠功能的反映,也是全身状况的表现,既受五脏生理功能的制约,又能协调脏腑气机升降,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七冲门位于消化道之上

中医理论曾经发展的解剖学,是目前研究很多病症的入手点,因为它们较为形象又不依赖于西医学的解剖分析,能够为中医提供一个新思考角度。也希望当代的研究者,能够深入学习理论并不断增加临床及解剖学经验,有所创新。

责任编辑: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