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冬:针灸“国标”编写应古今结合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12-11  内容来源: 新华网

不久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JAMA)上的一篇关于针刺对慢性膝关节炎疗效的研究报告称,针刺对关节炎止痛无效。这篇研究报告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针灸界专家的一致质疑,这个结论与绝大多数针灸医生的临床经验“大相径庭”。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武晓冬表示,随着针灸科研的深入开展和对外交流的日趋活跃,如何用一种通用的术语和规范来促进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与信息的交流,已经成为针灸行业内不得不面对、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悉,针灸标准化是中国在当今国际标准化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优势领域,然而,以往中国的针灸标准化研究,如“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国标《经穴部位》以及《耳穴名称与部位》等,都是由外国人首先提出,并制定出方案后,我国才跟随其后开始立项研究的,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术研究经常处于被动跟进状态,同时也为已经制定的国家标准进一步推向世界,增添了许多困难。

“作为针灸宗主国,我们不得不接受挑战。因此,加强制定和推广针灸标准化建设,是一项保持中国在当今国际标准化领域最有发言权和最有优势地位的战略性举措。”武晓冬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黄龙祥指出,针灸标准,就是我们学习针灸从入门到步入临床实践,进而从事科研和交流的基本规则和通行证,没有它,我们会难以入门、甚至走偏,也无法与同道顺畅沟通,然而一旦掌握了这些标准和规则,就能让它为我所用。

那么该如何制定标准呢?武晓冬认为,第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对象,也就是要选对主题;第二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将针灸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后纳入标准。“当前针灸标准化发展趋势较快、国际化需求较高,因此针灸标准项目计划的筛选原则总体应当以学术上是否成熟、学科发展是否急需为前提,优先考虑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临床应用广泛、有国际需求的项目。”武晓冬说,“按照循证医学观点,古代文献、名医家经验,都是低水平的证据,而事实上,它们都是在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思想的指导下,在巨大的观察样本、长期反复验证的基础上建立的,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和推荐方案分级的规范与古代、前人、名老针灸专家临床证据相结合,构建出符合针灸学自身特点的证据评价等级和研究规范,彻底解决针灸疗效评价与现代医学临床证据评价原则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当今在制定针灸标准化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难题。”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