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制创新促适宜技术落地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11-19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据《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调查与对策研究》披露,至2015年6月,3年来浙江新建85个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纳入全国适宜技术网络19个,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80余项。缙云等4县被列为全国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10家乡镇卫生院列入国家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目前该省96.6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8.05%的乡镇卫生院和70.2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其中72.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76%的乡镇卫生院创建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综合服务区。

记者了解到,浙江中医药适宜技术落地社区、农村基层,得益于该省力推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新医改,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创新补偿机制、干预机制、推广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创新补偿机制:财政购买中医药服务

浙江嘉兴、宁波、杭州等市,政府财政引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嘉兴市辖海盐县、杭州市富阳区、宁波市北仑区等,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促使推广适宜技术做到两个到位:一是人员培训到位,组织县(区)所有基层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中医类别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护理人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等反复培训适宜技术;二是基础设施到位,区域内基层卫生机构统一配足配齐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设备设施。

特别是财政购买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做法,体现了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决心。适宜技术落地较难,原因之一是低收费,其业务收入甚至不足于负担医务人员工资。为此,宁波市政府新增“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补助,按门诊每人次8元、住院每床日15元的标准补助各医疗卫生单位。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院长告诉记者,该院每年获得此项补助达三四百万元,解决了应用适宜技术的政策性亏损问题。

嘉兴市辖海盐县在省内率先创新实施“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管理”。该项目包括推拿、按摩、针刺、拔罐、灸法、贴敷和中医正骨、理疗、刮痧、小针刀、耳压、穴位注射、放血疗法等中医适宜技术共14类89项,并规定,医疗机构采用上述适宜技术服务,按每人次10元的标准由财政给予补助,做到月月兑现。3年来,海盐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获得该项目补助累计达1271万元。此举调整了中医投入“普降细雨”的做法,通过项目管理改变了中医药服务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落地。现在,海盐县城乡实现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2014年该县中医非药物适宜技术治疗达48.4万余人次,是2011年的1.5倍多,占全县门诊总人次的21.35%,在全省各县域独占鳌头。

创新干预机制:提高服务人群认知度

杭州市《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探讨》调查表明,近几年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农村推广的宣传对象主要为供方,即卫生医务人员,而忽视了需方即服务人群的因素,因而出现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一厢情愿”的现象。该研究以杭州市辖桐庐县为样本,结果显示,村民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晓度、认同度及选择性分别仅为25.31%、34.2%、32.03%,乡村干部尤其低(20%左右)。

该项研究还剖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区域推广的影响因素,包括适宜技术项目因素和技术因素、人员因素、推广因素及支撑因素等5项。研究发现,减轻或消除人员和支撑因素中的不利因素相对容易,前者可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后者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不难解决。目前的主要问题不在卫生机构,而在服务对象。

根据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首要影响因素为需方的问题,桐庐县设计实施的干预方案为:将拟推广的适宜技术项目通过电视反复播放;组织科普巡讲团深入农村、社区举办讲座。现在,桐庐县已形成县、乡、村三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宣教网络。干预效果评估提示,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宣传,只有让群众认知,才可能得到重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已向全省推广桐庐的做法和经验。

浙江许多县区突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困局的成功均离不开加强宣传。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普遍采取组建宣讲团下基层和采取制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图板、举办科普讲堂、开展下乡义诊及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使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家喻户晓。

创新推广机制:搭建推广应用新平台

被列为浙江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的杭州市富阳区、宁波市北仑区,创建了由区中医院领衔、区域内街道(乡镇)卫生机构参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联合体,通过这一形式不断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联合体”工作的主要做法为:健全管理组织,在区卫生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区中医院建立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团队,制定实施区域工作计划和督导、考核等制度,实行“联合体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目标管理责任制”;确定推广项目,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推出的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中,结合本地实际筛选出推广应用项目;组织层层培训,规范培训好师资,由他们负责培训社区、乡村医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区域内基层临床医务人员参加适宜技术的培训达百分之百;保障措施落实,“联合体”各卫生机构,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均有专人负责、专人操作,有专用设备设施和专项投入。

该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涌现了不少好的创新形式:杭州市余杭区形成了“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垂直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的管理体制,区域内近30万人享受到“同质、均等、可及”的适宜技术服务。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还拨出专款支持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立同德医院建设覆盖全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向基层中医院和社区、乡镇卫生机构提供接入服务。社区、农村卫生人员可实时在线收看中医药适宜技术远程授课,也可登陆点播收看相关视频课件,基层卫生人员不出家门就能通过在线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于临床。

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浙江各地基层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得好的,都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其中不少创新做法也值得借鉴。

海盐县将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业务量,列入对单位和医务人员个人绩效考核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还有不同的激励举措。该县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许油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姚虞明介绍,他治病首选中医非药物疗法,政府给予中医非药物治疗每人次10元的补助,其中7元归单位,3元奖励给医生个人,一个月下来,他每月可增加工资性收入二三百元。

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淳安县临歧镇临歧村卫生室的两位医生都是中医,这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占门诊人次六成以上。该村卫生室医生告诉记者,农民患者喜欢“简便验廉”的适宜技术。同时,开展适宜技术的业务纯入全部作为乡村医生奖金,所以医患双方对运用适宜技术治病的积极性都很高。

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领衔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联合体”,近几年每年适宜技术门诊人次以两位数增长。该联合体社区医生的年均收入,比余杭区其他社区卫生机构高出一二万元。

海宁市中医院规定,中医药适宜技术特色护理收入的30%返回各科室,列为“护士得大头,医生得小头”的额外奖金分配。推出这一经济激励举措后,该院病区从原先基本为纯西医护理转变到“无中医不护理”全覆盖。今年1至9月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特色护理例次,比上一年同期翻了两番。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