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中医医养服务惠村民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11-16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在这里养老,能接受中医治疗、康复锻炼,还能听戏听歌……”正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金海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高丛林老人乐呵呵地说。
村里的中医院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原来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王金海近年来的大动作。他动员家族之力,在原有村卫生室基础上建起占地14.4亩,集中医药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中医医养结合点,将医养结合、健康指导、精神慰藉、中药种植与循环利用等功能结合起来,为乡村老年人养老探索新路。
老有所医 中药饮片使用占9成
2012年,北京市在3家基层医疗机构试点中草药自采自种自用,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王金海的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卫生室就是首批试点之一。他利用房山区丰富的中药资源,上山采集如柴胡、远志、黄芩、穿山龙、益母草等野生药材,随后对这些中药进行加工,做到无硫、无毒、无害。
2011~2013年,王金海先后在河北唐县等地种植黄芩、黄芪、桔梗等中药材1150余亩。他种植或者指导药农种植健康无公害的草药,需要炮制的中草药,除与饮片加工厂家合作外,还提供原生药,委托药厂加工。加工严格按照古法炮制,一点不含糊。
去年6月,新农合报销工作启动后,该院中药处方约占总处方的95%,每日业务收入由去年的9000元上升到今年的1.4万元。经过岗位培训的煎药员科学煎药,确保药品疗效。每份中药充分浸泡一个小时,并严格遵守特殊中药饮片或先煎后下,或包煎、打碎等程序。医院还推出免除挂号费、床位费、出诊费、针灸费等“六免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医生便会下村入户诊疗,第二天将药送到家。
为提高中医诊疗技术,王金海与公立医院结对子,创办医联体,先后接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技术帮扶指导,与北京房山中医医院和张坊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基本实现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
老有所养 少不了中医“治未病”
王金海认为,养老首先是预防疾病,开展“治未病”。他入户对每位村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筛查,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归类,为每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回访。对在外打工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运用中医中药相关知识对“治未病”进行宣讲,并指导村民正确用药。医院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健康讲座,并就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专科会诊;散发养生知识资料册,开设辖区健康大课堂。
医院还推出养老服务医护人员每天为入住老年人查房、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及残疾人进行心理指导,并提供中医膳食、营养配餐。2014年,为养老区36名老人、日间照料区86名老人服务,接受3314人次康复检查与培训。
为保证中药的循环利用,王金海将煎药的药渣一部分用作种植中草药的肥料,一部分作为饲料喂羊喂鸡;将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做成药茶、药膳提供给老人,如山楂茶、桔梗菜、黄芪炖鸡、当归红枣羊肉汤等。
近80岁的古显伶老爷子因脑梗塞住院10天后,来金海中医医院接受治疗。为防止肌肉萎缩,王金海采取内服外洗中药和针灸康复治疗,以舒筋活血通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锻炼,患者由入院时卧床不起,精神状态欠佳,到能翻身,能坐立,能在家属协助下行走,精神转状态也有了很大改变。
老有所乐 推出情志养生服务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发挥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优势,王金海始终按照“弘扬大医精诚、医养结合、养老托老”的办院宗旨,为老年人不断完善颐养身心和精神慰藉的娱乐环境。
工作日的下午,医院日间照料区就传来悠扬的乐器声、歌声和笑声,老人们正在自娱自乐。一首歌曲,高亢动人,让人们心潮澎湃;一段京剧,字正腔圆,众人拍手叫好;一曲乐器合奏,清新婉转;一个众人合演的红扇舞,姿态翩跹,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每到周末,北京房山区的书法艺人也会赶来指导老人们写字作画。
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用中医药理念引导百姓强化健康观念,是这位乡村医生正在做的平凡而伟大事业。王金海相信,有政府支持和群众支持,医养结合之路一定能走好,走到底。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