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疏肝理气 清心豁痰治抑郁症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11-16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研制“清心豁痰汤”】

李振华认为肝郁脾虚是脏躁发病之本,脏躁病属于抑郁症。李振华经过数十年临床实践,临床上长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病因多由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调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木郁乘土。病机是肝脾失调,肝郁脾虚,心肝热盛。故李振华易甘麦大枣汤而用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心豁痰安神的治法,研制定出“清心豁痰汤”。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此方不仅对脏躁病效果显著,即是比脏躁病发展更重的抑郁症,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本病是肝气郁滞而引起的心神紊乱之病,故反复心理疏导安慰尤其重要,临床上要结合病患的具体情况,找到心理突破口,循循善诱。

李振华拟定 “清心豁痰汤”(亦称脏躁方),基本药物为:白术、茯苓、橘红、清半夏、香附、郁金、节菖蒲、炒栀子、莲子心、小茴香、乌药、龙齿、夜交藤、合欢皮、知母、琥珀、甘草等。方中药用白术、茯苓、橘红、清半夏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为本;郁金、节菖蒲开窍醒神;炒栀子、莲子心、知母清心肝之火;小茴香、香附、乌药疏肝理气,行气解郁;龙齿、夜交藤、合欢皮镇静安神宁志;甘草调和诸药;又用矿石之琥珀镇静安神。全方配伍使脾健以绝生痰之源,肝木无以相乘,肝气舒畅,痰火清,心神明而得痊愈。

临床运用,随证加减,疗效显著。李振华指出:治疗脏躁,一般30天为一疗程,需2个疗程左右,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但李振华认为肝郁脾虚是不对等的,其有所偏重,偏于肝郁化热心肝火旺者用清心豁痰汤加陈皮、砂仁、厚朴等疏肝健脾,理气和胃;偏于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香附、郁金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李振华强调,恢复期治疗要掌握好分寸,过早使用逍遥散反而加重病情,与早用归、芍等阴分药滋阴敛湿有关。疏肝理气在药物治疗上宜用清热而不燥之品,不宜纯用镇静抑制之剂。

由于本病是肝气郁滞而引起的心神紊乱之病,故李振华非常重视古典医籍记载的“心病需要心药医”的治法。强调调畅情志的重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规劝解决,虽服药可见短时之效,但仍可复发,此即本病属于难治根治之原因。

【病案举例】

案1 脏躁(脾虚肝郁)

王某,女,50岁。2011年2月11日初诊。

患者自诉失眠、汗多5年余。五年来,患者经常失眠、汗出明显,尤其夜间为甚,伴心烦急躁,时头晕头痛,易发脾气,两胁部窜痛不定,偶感全身不适,莫可名状,甚则有轻生念头,并出现月经紊乱。至当地医院心理科治疗,给予黛力新等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服药期间症轻,但停药后再发。后至妇科用雌激素治疗,月经基本正常,上症减轻,但效果欠佳,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并逐渐出现胃脘不适,口苦口臭,纳差,稍进食即腹胀,大便2日一行,黏滞不爽。为求中医系统治疗,遂来李振华门诊求治。现症见:失眠、汗多,夜间汗出明显,头晕,心烦急躁,易怒,时感两胁胀痛,痛处不定,腹胀,纳差,口味异常,大便偏干,质粘,1~2日一次,舌质淡,边尖红,体稍胖大,苔薄白腻,脉弦细。

诊断:脏躁(脾虚肝郁)。

治法:健脾疏肝,清心安神,固表止汗。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砂仁10克,柴胡6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焦三仙各12克,合欢皮15克,天麻10克,麻黄根8克,淡竹叶10克,小茴香10克,甘草3克,生姜3片为引。10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忌服辛苦酸辣之物,规律生活,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畅情志。

二诊(2011年2月21日):服上药后,汗出减少,睡眠好转,基本无头晕,舌苔薄,腹胀不减,伴嗳气。守上方去半夏、天麻、淡竹叶,加青皮10克,柿蒂15克,萝卜种15克,龙齿15克,知母10克,以加强疏肝理气之力。同时,知母有预防理气药过度伤阴之意。继服10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同上。

三诊(2011年3月2日):服上药后,口苦、腹胀及两胁痛、汗多等症基本消失,精神明显改善,食欲正常,眠欠佳,但较前好转。故守上方去知母,加夜交藤30克以助改善睡眠,继服15剂,水煎服,日1剂,巩固治疗。

经上述近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精神状态恢复如前,正常生活,上症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年龄50岁,适处更年期,肝郁气滞日久,肝阴不足,气郁化热,热扰心神,清窍失养。症见失眠、汗出、头晕、心烦急躁、胁痛、腹胀、纳差、大便干质粘,舌边尖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显为肝脾失调,心肝热盛证。治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旨在健脾疏肝、清心安神、固表止汗。此案例偏于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香附、郁金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李振华强调,恢复期治疗要掌握好分寸,过早使用逍遥散反而加重病情,与早用归、芍等阴分药滋阴敛湿有关。另外李振华强调调畅情志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