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09-09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郭太品 梁繁荣
•针刺手法为临床起效关键因素之一,因各时期针具的差异及针灸理论的不同认识,针刺手法呈现不同特点,因此,梳理各时期针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针法萌芽阶段为石器、青铜时期,产生和理论形成于春秋秦汉,成熟期于金元,全盛于明清。针法的发展与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特别是古代冶金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器时期、青铜时期
历史背景:在石器时代,砭石针为主要的针灸工具,如《山海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其中金代郭璞注解“箴石”为可用于治疗痈肿的砭石针,《说文解字》亦云:“砭,以石刺病也。”《素问•血气形志篇》亦曰:“病生于肉,治疗之以针石。”1963年出土于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枚砭石被认为最早的医用砭石,随后多地均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砭石。除了砭石外,尚有骨针、草木质针也被认为用于疾病的治疗。尽管一些学者不赞同砭石为早期针灸针具,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砭石、草木质针和骨针等为最早的针灸器具,也是针灸的起源。
到了青铜时期,青铜针的出现标志着金属针具的开始。然而这一时期出土的针具中最多的仍是砭石针,青铜针相对较少,战国以前使用青铜针也不普遍,马王堆帛书、《古传》《论语》涉及针刺疗法皆说砭石,究其原因可能与当时对针灸治病认识理论不全面和制铜技术难以生产出针身较细、针尖锋利的针具有关。
针法特色:据现有的出土物和文献考证,砭石外形多为刀形、针形、剑形等,主要用于温熨、击打按摩、肌肤浅表刺、深部肌肉刺或切开排脓。其手法尚主要是简单的切、刺、击打按摩等。青铜针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其应用于医疗尚不普遍;然而当时对深刺治病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而不是石器时期的浅表外治法。如有学者对甲骨文中的“殷”字解释为 “一个人用针刺治疗疾病”,在殷商时代的墓中也发现骨针深刺入人体。青铜针材质一般较硬,较砭石更为锋利,针身更细和光滑,但是其韧性较差,手法特色应该是以单纯针刺为主。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