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攻博如何走得更远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03-27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对策:制度设计是关键

有人提议非医攻博延长年限。记者采访众多有意报考非医攻博的考生,他们普遍对此表示忧虑。多数人坦言,如果年限过长,将不会报考,“等毕业就要30几岁,生活面临很大压力”。

“学5年中医便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是不可能的”,邓铁涛曾明确表示,“培养具有从事中医学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跨学科、复合型的高层次中医学专门人才,是中医教育事业的总的目标,但绝不是5年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但经过5年学习与培养,不同专业与中医学产生一定的碰撞。研究生能产生一些专业结合的想法进而实行一些相应的实践探索。就应该算是成功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应该完善非医攻博相应政策。对于从事临床医学、科研,不同方向设计不同的课程、培养模式、考核标准,而不应该一刀切。比如选择从医的人,可以比选择科研方向的人培养时间长一些。在学校学习1到2年基础的课程后,大量的时间应该在临床一线。对于从事科研的学生,应该大量时间在实验室、学校、图书馆。他建议,国家应该对于非医攻博学生一视同仁。“高中起点的高中生,在大学读5年临床医学,就可以考取执业医师。本科学历起点的非医攻博学生,同样读5年,就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这种逻辑未免说不通”。这不是非医攻博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设置的问题。

另有人表示,没有在学校读法律专业,可以考取司法考试。学历代表曾经的学习经历,从业资格证代表的是此刻能力。如果一个非医攻博学生具备了考过的能力,为什么要限制他的考试资格呢?

此外,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比如,对于愿意去西部基层地区工作3年或5年的学生,优先录取。要求中医院,不得歧视非医攻博学生,对于引入非医攻博学生的医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给予非医攻博学生医院规培、考取执业医师的同等待遇等等。

国医大师如何看非医攻博

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在《中国中医药》杂志公开发文支持非医攻博,在这篇名为《关于“非医攻博”的教育问题》文章中,他说,“岳美中先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不但没有学过西医,也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只短期读过陆渊雷的中医函授,但他堪称20世纪的一代宗师。周恩来同志派他多次出国为外国领导人会诊。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印尼苏加诺总统治疗肾脏病,陪同他一起去的是名医吴阶平。几位欧美世界名医主张肾脏切除,岳老用中药和针灸把苏加诺的肾保住了,病也好了”。

国医大师刘柏龄也表示:“为什么不能鼓励、举办非医攻博呢?任何事物都是学习来的,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因为人家年龄大了,就不给人家学习中医的机会。应该人尽其才。他有啥擅长的,就应该给他啥方面的支持。人不是万能的,但是也是可以后天学习的,有志者就能成功。”

国医大师郭诚杰说自己五六岁便不上学了。小时候头脑发育迟钝,数字都数不到100,后来因为母亲生病,他才开始对学医抱有兴趣。最终依靠勤奋、热爱、坚守、悟性,在中医事业中取得成功。郭诚杰说:“培养年轻人,首先要看悟性和对中医的热爱。现在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是没有找到和发掘既有悟性又爱好中医的可塑之才的有效途径。有悟性的学的很快,理解的也透彻。”(本报记者 张晓东)

责任编辑: 刘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