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钤百病说不可过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11-17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太阳病为何是表阳证

太阳病既然是表阳证,为何反而用桂枝汤、麻黄汤等辛温之药?感受寒邪,为何仍属阳?其实胡希恕早就说过:阴即阴性,阳即阳性。人体得了病,必定影响人体机能的改变。首先是代谢机能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较正常太过就是不及。

如其太过,则病体要有亢进的、发扬的、兴奋的、太过的病征反应出来,这类太过的病征,即称为阳证。如其不及,则病体也要有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不及的病征反应出来,这类不及的病征,便称为阴证。所以,疾病虽然复杂多变,但概言其为证,不属于阴,便属于阳。

太阳病人体感受外邪,正气充沛,与邪气交争于肌表,当属阳证,与少阴之恶寒,但欲寐,正气不足之阴证显然有别。

太阳病分为表实与表虚,那会不会有不虚不实呢?笔者以为,以虚实概念而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不虚则精气充足,不实则邪气不盛,若此当为平人而无病,所以探讨不虚不实意义不大。

虚热证归属哪一经

对于里实热证归属阳明,里虚寒证归属太阴,学界基本达成共识,但虚热证到底归属哪经呢?

笔者赞同胡希恕的观点,即虚而热者归阳,则里虚热证归属阳明。试观阳明证从白虎加人参汤即已有津液虚的存在,到竹叶石膏汤,津液愈虚,津血虚既是里热的结果,也成为里热的病因,因此将虚热归为阳明较为合理。

可能有学者会认为既然有里虚热,当有里实寒,里虚热归属阳明,里实寒当归属太阴。个人以为,里实寒确实存在,此所谓实,当为寒邪、水饮、寒湿、瘀血之类,乃因太阴里虚所致。我们通常所说太阴里虚,是指人虚,正如《内经》所言“精气夺则虚”,而因此导致的水饮、瘀血、寒湿等确为实邪,从病邪角度看,可称为里实寒。

大黄附子汤常被作为里实寒之方,该方有大黄之寒下,但伍以附子、细辛温补,既温太阴,又有胃家实之阳明,故当属太阴阳明合病之方。

常见伤寒方六经归属

太阳病:麻黄汤、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

阳明病: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葛根芩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大黄牡丹皮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白头翁汤、苇茎汤、黄连阿胶汤、麦门冬汤、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瓜蒂散、猪苓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陷胸汤、当归贝母苦参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厚朴大黄汤。

少阳病:小柴胡汤、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黄芩汤、奔豚汤。

太阴病:理中丸、人参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赤丸、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茯苓四逆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大建中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大黄附子汤、小半夏汤、泽泻汤、半夏干姜散、厚姜半甘参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旋覆代赭汤、茯苓泽泻汤、甘姜苓术汤、炙甘草汤、肾气丸、黄土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当归生姜羊肉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外台茯苓饮、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散。

少阴病: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附子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白通汤、乌头汤。

责任编辑: 刘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