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阴阳”不可脱离语境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9-10 内容来源: 中国网
中医谈阴阳须有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的简称,所谓阴阳语境,指的是阴阳的上下文。如《内经》中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此处“木之”、“尚有坚脆”就是阴阳语境。纵观《内经》中的阴阳,有腹背、天地、日月、水火等很多解释。故随着阴阳语境的变化,阴阳的意义也会不同。
但在现行教材中,“阴阳”却只是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未包含其他学科领域。如教材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也逐渐形成。”(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该教材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第二节的全篇“阴阳学说”中根本找不到“非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笔者认为,教材中对“阴阳学说”的定义有片面之嫌。
如“背为阳,腹为阴”这个医学理论是指导医者临床治病防病的准绳,而不是“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张仲景在临床中,很好地把“背为阳,腹为阴”这个阴阳学说应用到实践中,并收到良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说:“太阴之为病,腹满……时腹自痛”。是说寒邪入腹部诸阴经,导致行于腹之阴经的阳气不能达于腹,故“腹满”、“时腹自痛”。何以治之?理中丸(汤)主之。服理中后寒邪祛,行于腹之阴经的阳气达于腹部,则诸症霍然。
其次,教材中有:“阴阳学说认为,无论世界上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太虚,无论宇宙中的天体或大地上的万物品类,都有普遍的联系,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诸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上与下,生与死等等,无不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现象,此中皆可分阴阳。”(《中医基础理论》)
分析此段文字,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增加了一个连接词“与”,使得《内经》中“天与地的天文学理论阴阳学说”、“日与月的天文学理论阴阳学说”、“水与火的物理学理论阴阳学说”就直接被曲解作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之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丧失了其本意。
而导致曲解《内经》阴阳学说的主要原因,正是不明白阴阳语境的作用所致。
(作者:北京京师中医医院 马予良 石玉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