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麟:民间绝活“飞针法”传承者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8-29  内容来源: 中国网

6年前,来自武夷山的女孩小雪因患“病毒性脑膜脑炎”发烧昏迷90天,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传统内科医生李学麟的救治下,挽回了生命。如今,小雪已是一名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了。

飞针治愈脑膜炎女孩

2008年,小雪不慎着凉后高烧到近40℃,次日口吐白沫,抽搐后不省人事。父母忙带女儿到福建福州一家三甲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住院一个月,小雪依旧昏迷且持续低烧。在当时几乎不治的情况下,妈妈胡小梅打听后找到福建省人民医院传统内科病房主任李学麟,

李学麟用家传“小儿飞针法”为小雪针刺治疗,消毒、取穴,用自制的“飞针”瞬间刺入,再挑出,短短几秒就完成头部针刺,同时给她开出了辅助治疗的中药方。胡小梅说,第二天,小雪就开始退烧,而且有些清醒了;第三天,体温恢复正常,且可以站立、走几步。半个月后,小雪就可以在公园里走了。断断续续治疗1年后,小雪虽由于脑膜脑炎对大脑的损伤,智商比同龄孩子低,但外貌看来已与常人无异。

飞针俗称“摘针”、“跑马针”、“点刺法”,是民间医家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摸索出的特色针刺疗法。但关于“飞针疗法”的专著和论述未见面世,施术者仅凭家传或师传经验,针法不一,秘而不宣。看到该术濒临失传,李学麟的大哥——福建中医药大学儿科教授李学耕(已过世),整理编著出版了《小儿飞针疗法》(1981年),希望把这一民间绝活传承下去。

小儿飞针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急性、热性、进行性或慢性等实证,如小儿外感发热、高热惊厥、痄腮、痢疾等;针对小儿杂病证候,飞针疗法应用也相当广泛,如积滞、呕吐、泄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小儿营养不良)等。可治成人颈椎病、面瘫、风湿病等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疾病。

幼承家学致力中医

李学麟出身中医世家,其祖父李春山、父亲李子光开创的“福州苍霞洲李氏儿科”享有盛名。长兄李学耕、次兄李学尧均继承父业为医。

在家庭熏陶下,李学麟幼时即对中医感兴趣,13岁小学未毕业即在母亲督促下抄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药性赋》等中医入门医籍,因文化大革命而休学后则随父侍诊,抄写处方,打下了良好的中医基础。复课上中学后,李学麟施展起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师生服务,还曾承担学校《卫生常识》课程中针灸知识章节的讲授任务。

中学毕业后次年即去插队,一个月后即因其特长被农场安排在医务室任卫生员,期间阅读了大量医书,自学现代医学知识。1977年初,李学麟争取到机会,参加了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福建中医学院复办前身)举办的第二期福建省中医进修班半年培训。全国高考恢复后,李学麟考上福建中医学院,经过将近5年的系统学习,于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儿科担任医、教、研工作。

他不仅继承家传经验,工作之余,还常结合临床实际,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博览群书,学习历代名家经验,并不断吸收医学新知识和掌握医疗新技术,致力于小儿热病方向的研究,从伤寒、温病等传统学说入手,结合历代医家的心得、经验,融伤寒、温病理论于一炉,研究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以通阳和阴之法指导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肺炎、哮喘、肾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急、危、疑难病证,每每出奇制胜,故出诊时求医者甚众。

做好科研传承中医

1988年李学麟参编《中医学问答题库·儿科学分册》(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主持并参加多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参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课题于1998年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2006年初,因医院发展需要,李学麟接受了振兴传统中医的任务,担任医院杏苑国医诊治中心主任,组建了传统中医病房和中医工作室,通过发挥传统中医优势,采取中药口服、针灸、贴敷等综合方法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并大力开展学习中医经典名著等措施,把中医工作室和传统中医病房作为全省培训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基地,以强化中医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飞针对小儿退烧的效果很好。”李学麟说,飞针术对小儿高热、惊风、昏迷、疼痛、呕吐、泄泻有效,也可治疗小儿脑瘫、小儿弱智、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等疑难病症。“现在父母太疼孩子,不舍得孩子挨针。”李学麟说,飞针点刺仅有微痛感,但因使用的针具外观较粗使人畏惧,所以临床开展也少了。目前,针具已进行改良,争取能让家长接受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记者胡 彬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 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