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8-11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他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内科病的学术思想,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策略。他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人才,研制了通脉养心丸、粘脂饮、新生脉散片等新药。
阮士怡,男,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1946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天津市卫生局评为天津市名中医。
一、临床工作
他1946年6月参加工作,从医68年,致力于中医心血管病、老年病领域临床诊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经他诊治的患者以数十万计。现年96岁,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思路清晰,临诊不辍。
他崇尚“医乃仁术、德者居之”的信念,秉承了先师陆观虎、赵寄凡两位先生用药轻灵,遵守经方的特点,所开处方从无大方大剂,选药精当,价格低廉,处处为患者着想,对于困难患者不收诊费,还给予资助,受到患者的尊敬与爱戴。
二、学术造诣
他学贯中西,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老年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策略。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的建立。出版专著《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
三、传承育人
他始终奉行“将毕生所知所学授予好学求知之才”的理念,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他倡导学术自由及鼓励技术创新,采用“学术放任、鼓励实践”的教学方式,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北京大学王学美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军平教授、保康医院院长郭利平教授、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泽西医学中心祝炳华教授、美国荷思瑞健康顾问机构医学总监韩煜教授均是他的高足。
四、科研创新
他带领研究团队,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法方药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清除自由基,拮抗炎症反应,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董晓初老中医基于益气养阴法制定的医院制剂“651”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发了现代中药——通脉养心丸,上市已达30余年;从血脂水平、病理形态、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探讨了“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方药保护血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机理,研制了补肾抗衰片、降脂软脉灵Ⅰ~Ⅳ号、粘脂饮等治疗老年病的系列方药;采用“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衰,研制了新生脉散片,其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作用优于地高辛,临床总有效率达96.9%,相关心衰治疗方法被《全国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所采纳。
70年来,他发表学术专著5部,学术论文34篇,科普文章65篇;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研制中药制剂8种、上市品种1种。
五、社会参与
1955年他奉调至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协助建院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今已发展壮大为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他还主持筹建了天津市中医研究所。
虽已过鲐背之年,仍笔耕不辍,临床之余致力于普及中医药防治理念及科普知识。先后在《老年时报》、《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家庭中医药》等报纸和杂志发表科普文章65篇。
责任编辑: 刘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