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贻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4-08-11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他构建以“六因辨治”为核心的刘氏脑病辨治体系;主张杂病“理脾胃以安五脏”;倡温病源流新说,力主先机而治。他治癌症骨转移剧痛,常收意外之效。在抗“非典”期间,他以近古稀之龄主持全省中医专家组工作,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刘祖贻,男,1937年7月生,湖南安化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出身中医世家,1958年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第三届及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加拿大中医针灸学会名誉顾问,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
在中医临床学、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医药管理等方面建树颇丰。其学术成就集中体现于脑病、杂病辨治及温病学研究等方面。构建刘氏脑病辨治体系:认为脑病之病因,主要在于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六个方面,六者互为因果,但重在内风、血瘀及正虚;脑病之治疗,当以治外邪、治痰、治瘀、治肝、治肾、治脾、治心等七法为基础,有机组合。由此,构建以“六因辨治”为核心、寓理论与临床于一体的刘氏脑病辨治体系。擅治杂病,倡导杂病和中:认为诸般杂病的产生与发展均与脾胃之气充盛与否有关,提出“脾胃健则脏腑和,脾胃伤则百病生”,主张“理脾胃以安五脏”,强调“理脾胃关键在于助化,畅元真气阳主用”,确立“和中以助化为先、以扶助气阳为要,用药不忘护脾胃、疗虚证以理脾胃为先”的应用准则。倡温病源流新说,力主先机而治:深入研究中医温病学说的发展沿革,厘清伤寒、温病之争的诸多问题,撰成《温病源流论》。其观点新颖,如提出温病学说起源不晚于伤寒学说,并阐析其发展滞后且依附于伤寒体系发展的规律及本质特征。临证无论温病、伤寒,主张“先机而治”,较近人所倡“先证而治”更有利于阻断疾病传变。
临床擅长中医辨治脑病及各科疑难病症。作为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创制中风偏瘫、血管性头痛、眩晕、老年痴呆系列效验方,制定有关诊疗技术,疗效显著,使科室建设成为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擅治杂病,如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用益脾泄浊法治疗,白细胞较快升至正常水平,且疗效持久;治癌症骨转移之剧痛,常收意外之效。在2003年抗“非典”期间,以近古稀之龄主持全省中医专家组工作,不负众望,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
善于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厅级以上课题10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0余项;研制开发中药新药及医院制剂丹黄颗粒、固表防感冲剂、昇力合剂、芪仙升白颗粒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数十年来,勤于传道授业,精心指导后学,培养多位优秀传承人,其弟子有的荣获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因其在传承中的突出贡献,荣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热爱中医事业,为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积极履职,推动联名提案保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构,并递交关于“加快中医药立法”的提案。上世纪80年代,屡次向湖南省委建言,提议并成功实现湖南省县级中医医院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对湖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担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力促研究所改院升级;担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提出“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将研究院建设为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分中心,在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奠定了研究院数十年发展之基。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社会各界及行业内享有很高威望。数十年来坚持门诊并承担干部医疗保健任务,从不以医、药为牟利手段,多次谢绝院外社会医疗机构的高薪聘请;求诊者不论贫富均悉心诊治,处处为患者考虑,药廉效宏,深受患者信赖与爱戴。
责任编辑: 刘璟 |